迦毕试国地方周四千多里,北面就是雪山,其他三面是黑领,这个国家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
当时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其地适合种植榖麦、果木,多出良马、郁金香等,另外其他国家的物品,也多聚此地。
有几点要指出的是,这个地方不仅气候寒冷,而且人性很暴躁粗犷,语言也是下流粗俗,婚姻关系杂乱,看来世风很不好。
国王是刹帝利种姓,但刹帝利应该是印度的四种性之一,为什么这里也用刹帝利呢?在季羡林先生的校对本中改为了“窣利”,我们不做考证,只是了解一下。
国王有智谋,性格勇猛刚烈,威慑邻境,统治着十多个小国。这个国王还不错,爱育百姓,崇敬三宝,每年造一尊丈八尺的银佛像,此外召开无遮大会,周济贫寒的人。
虽然国王不错,但当地为什么世风不好呢?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也许一方水土,一方人,已经形成的习俗,就像习惯,不是容易改过来的,要改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君几年的时间可以办到的。
国境内有佛塔、佛寺,僧徒六千多人,多半学习大乘教法。另外还有一些天祠和外道的神祠,有十几所,异道人有一千多,有的是露形外道,即裸体派;有的是涂灰派,也叫大自在天外道,他们认为大自在天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并且以牛和男根为象征;有的连接死人的骨头,作为帽子上的装饰。
大都城东,三、四里,有一个大伽蓝,称为质子伽蓝,质子就是人质的意思。这里的地方志记载,在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时代,国势强盛,威播远扬,河西蕃维,慑于迦腻色迦王的威势,把儿子们送去做人质。
虽然是人质,但质子们的待遇很好,迦腻色迦王礼遇有嘉,质子们夏天住在迦毕试国,冬天住在印度,春天和秋天住在健驮罗国,所以质子们有三个地方,都建造了伽蓝,后来质子们回到了本国,还对住过的地方很留恋。
质子伽蓝佛院的东门南神王像足下,有质子所藏的宝物,用于伽蓝朽坏时的重建,到了近代,有周边的君王贪财,听说这个伽蓝内有宝,就驱逐僧人发掘,神王冠中有鹦鹉鸟像,鼓翅惊鸣,大地也为之震动,这些君王和手下仓惶闪避,倒在地上,很久才爬起来,谢罪后才敢回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