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城市,同时拥有山、海资源的城市并不多,惠州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岭南第一山”罗浮山风景秀丽,康养基地群已现雏形、“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绿意延绵,天然氧吧名声在外。在大亚湾与惠东连绵的海岸线上,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在兴起,巽寮湾和双月湾早已成为各地游客争相前往的滨海旅游胜地。
山和海是惠州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将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当前的惠州,希望以超前的眼光和战略谋划做好“山海文章”,通过交通轴线把山和海连接起来,把城市框架和产业撑起来,串珠成链,提升价值,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乌天宇糜朝霞
倡导“大山经济”争当大湾区生态担当
能将山和海当做城市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这样的底气来源于惠州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
惠州境内海拔米以上的山多达13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4%,居珠三角第二位;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大小湖泊、水库多个,海域面积平方公里,居珠三角前列,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广东省地级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惠州的山水不是拒绝发展的“原生态”山水,而是与现代产业发展、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优良生态。坐拥优质的环境优势,惠州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价值,促其向金山银山转化。
以生态为本,将特色农业做强做大;通过产业融合,在大山中孕育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依托大山发展绿色经济,一系列变化正在惠州各地发生。
在博罗县,平安罗浮山中医医院项目在国庆前已经正式动工建设,依托罗浮山独有的养生旅游资源,环罗浮山周边的长宁、福田、龙华、横河四镇正在逐步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康养胜地,各地南药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在龙门县,南昆山上中坪尾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坑村内原生态特色民宿引来各地游客,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接下来,龙门县还将通过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计划通过引进外资、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等举措,带动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惠东县,高潭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带火了当地的民宿、农庄、餐馆、特色农茶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地莲花山脉周边,一批集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健康养生旅游基地也在筹建当中。
而惠州“大山经济”发展过程中,罗浮山与南昆山之间的联动也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