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罗浮山 >> 罗浮山荣誉 >> 苏轼的趣事
北宋第一吃货,贬到哪吃到哪,还超爱损友坑人、开段子,这个人叫苏轼!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北宋,因为可以偶遇苏东坡!也许你会问:历史名人那么多,三国有周瑜曹操,唐朝有李白杜甫……为啥非要偶遇他?因为他实在太有意思了,正如余光中大师曾说: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先简单介绍下苏轼,他可是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除此他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这么厉害的人,竟然不会自负清高,给人距离感?多亏了他满腹经纶下还藏着一颗有趣快乐的灵魂。即使坎坷不断,挫折连连,也照样吃好喝好,幽默段子张嘴就来,就算“仇人”在前,也能一起谈笑风生……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乐天派的宝藏男孩。贬到哪,吃到哪众所周知,苏东坡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海南……哪里穷苦他就被贬到哪。若换成心灵脆弱点的官员,早承受不住“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就算坚强的也多半整日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偏生苏轼是个例外,失意绝望?没时间,异地美食这么多,他还要忙着研究“吃吃吃”呢。于是,这段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可刚上任三个月便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差点掉脑袋,后来被贬到了黄州。那日子叫一个苦,无权无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没办法,他只能揣着钱袋紧巴巴地过日子。那时在当地,猪肉很便宜,个个都不愿意买,只有他买。但猪肉买回来,他可没因为廉价就随意煮着吃了。生活对他不温柔,他就自己对自己温柔,特别是在吃这件事上,绝对不能马虎。还将“东坡肉”的烧制过程写了下来,取名为《猪肉颂》,教大家一起烹煮: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吃完散心,首选黄州城外的赤壁山,在游山写诗间,顺便纾解被降职的郁闷心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他还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城东的荒地里种田,自种自食,还给自己取了外号——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但东坡居士没耕几年田,就被调离了,虽然是升迁,可他根本无心争权上位,看透了官场黑暗的苏轼,一度只想远离京城,三番五次地恳请外放。尽管如此,在宿敌上位后,他依然摆脱不了被针对、流放的命运。这次,他被贬到了惠州,已57岁高龄。别看岭南地区现在繁荣昌盛,当时可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惠州,穷到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吃不上。苏轼被剥了官职,日子过得特别拮据,就算向弟弟苏辙要了七千钱,也经常缺米断酒……可他很想吃肉啊!但不敢和权贵们争,就想了个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故技重施,再次发挥改造美食的天分。他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有了荔枝,他都不在意被贬官的事实,还“不辞长作岭南人”,难道真是吃货都心大嘛!正当他以为可以在惠州吃着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时,一封调令又来了,可怕,是海南!那可是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到底有多苦?《与侄孙元老书》里说:“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闻子由瘦》里写:“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说白了,海南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能自给的“鬼地方”,百姓的主食多半是切碎成粒的甘薯,生活艰苦,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而苏轼此时已是个60岁的老头。换作常人,可能就天天望着大海发愁等死了,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研究这新鲜东西该怎么吃。竟然真的又被研究出来了:一是将蚝肉与浆加上水、酒一起煮;二是取出蚝肉,在火上烧烤,熟后直接塞进嘴里。吃上一口,那叫一个过瘾,便迫不及待告诫儿子,说:这种贼好吃的美味,可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抢着被贬,过来和我争着吃了。这就是苏轼,他总有能力将“失意人生”变成“诗意人生”,纵然有一千种挫折,他也能有一千种对抗挫折的方式,将它们全都变成美味佳肴。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赦免,离开海岛时他还很得意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贯平生”,这豁达乐观的性格真是绝了。不过还是忍不住“吐槽”一句,苏轼呀,你也太爱吃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