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想睡,电脑上一阵乱按,点到了豆瓣的《长安的荔枝》,随便看了几条评论,从杨贵妇的荔枝,想到了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有广州大城,在宋朝已是赋税如金之地。然则,对于被贬的官员而言,他们所待的地方,却跟盛世繁华挨不上关系。
只是,架不住来的是苏轼啊。哪怕只有白水可喝,也无法断了他的上进之态。
何况,还有卢橘杨梅以及更美味的荔枝呢?
没记错的话,杜牧和苏轼的诗,都是入了我们语文课本的吧——否则,我也不会背得——虽然立意和基调完全不同,但对于荔枝味道的倾慕,总是锁不住的。
说起荔枝,此刻超市已正上市了。
每次经过,老婆总要拿上几颗把玩一番。
我跟她说,想吃就买点吧。
她说,不要,好贵。
脚步虽过,眼神却还忍不住流连一番。
她总说,想起在深圳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好便宜啊。荔枝啊、龙眼啊、火龙果啊,路边到处有买,好后悔那时没有猛吃吃到反胃啊……还有龙华华润万佳和佳华,各种好吃的东西轮着打折,那么大一包的饺子,好便宜啊,你还记得吗?大润发那个紫菜,一块五一包,我们吃了好多顿,后来涨价,就不买了,哈哈……还有那些鱼丸肉丸,每次煮一大锅,开着空调,边在电脑上看电影边吃火锅,每次我都只吃几粒,全是你吃了……
(AI绘图)
从深圳回来,已经快八年了。那时,我们都还年轻。
有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眨眼,我们就已奔四了,过三了。
犹记女儿电话里稚气的声音怯生生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要跟你们困觉……爸爸妈妈,今天奶奶带我去一个活动,领了个书包回来啦。
一问,原来是爱心人士送给留守儿童的温暖。
虽然一回来,我们就惊叹,怎么一百块钱,就买了这么一小袋东西呢,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深圳虽好玩,吃的也多,打工人终究是用自己打的螺丝,成就了别人的灯红酒绿。
看过高楼、游过大梅沙、到过欢乐谷,恋爱时把不要钱的公园走了个遍,也就够了。
陪伴女儿成长,给她生了个弟弟,守在父母身边,当年苏轼想要而难得的安定生活,我不正享受着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