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枫图/网络

说起苏轼,那可是国人近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且古今中外关于他的身世起伏、著述、传说多了去了。笔者才疏学浅,知之甚少,不能也不敢说得太多太繁,仅就略微品尝的点点滴滴感知说道说道,厚着面皮与大家分享。就算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一、欣赏他近乎白话口语而又富含哲理的诗词

据书载,他一生写诗词约多首。被世人历代口口相传的有数百首,列在教科书的有几十首,诸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而我最最欣赏的则是他的七言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看似浅显平白的话,读着读着,眼前似乎突然显现的是一幅横看侧看的庐山风景画。画面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丛入云霄,美不胜收。从方位上看,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偌大庐山,尽收眼底,融入这区区二十八个字的画幅中。而脑海里的素描画面着墨不多,并不觉得臃肿,繁杂,反而清晰可见。

这且不说,所用字词,尽皆如今日的大白话,简单明了,连小孩子都能明白。比如“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平白,浅显,就是老百姓的平民口语。恰恰就是这些平平白白,普普通通的文字拿捏在一起,有序组合而成了道尽了蕴含深邃哲理又满含深情的诗。都说“诗言志”,这首不但言志,而又含情,且蕴育哲理。这就是诗人的高超学识与诗词大家的风范和艺术造诣。平中见奇,诗功深邃。

人们一看就懂,一读就会,一背就记忆终生不忘。这不就是朗朗上口的大众化诗词吗?如果说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文化运动,胡适等人开始首推白话诗,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年8月2日作),发表于《新青年》刊年第二卷第六号,改名:《朋友》”……当时也有一些人推崇。笔者认为这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真是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时代不同)。不仅格调不同,情趣也大相径庭。其实远在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早已有了先例。可为白话哲理诗的先驱先哲典范。古典白话诗的开拓者了。

窃以为这首诗的深意还远不至于此,不仅在诗,更在于人生,为学,处事,交友等,乃至家国天下,社会面面观,尽在于辩证唯物之中。翻开历史,多少芸芸众生,包括名流,权势者的升降沉浮,成王败寇,不也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导致的吗!或用老百姓的话说:当事者迷。苏学士的高明在于他用近乎白话的诗告诫人们,启迪心灵,让世人“悟”透这个“谜底”的理儿。不能不承认这就是诗人洞见社会事理与高超的语言艺术,诗词界的大手笔。堪为传世之作的经典。值得欣赏欣赏吧!

二、欣赏他身处逆境而又不失乐观旷达的心态

苏轼虽然才高出众,倍受瞩目。但一生坎坷,几度被贬,可谓潮起潮落,然始终不改初衷。即乐观豁达的心态。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

苏轼22岁贡举,欧阳修作为考官,一见呈文,便认定:老夫当避路……,由此出道,踏入仕途。应该是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但仕途一路坎坷:第一次被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一去十年。后因变法一故,所谓传习千古众人皆知的“乌台诗案”之故,年入狱四个月,死里逃生,发配黄州。他开坡地,筑居室传为佳话……得号东坡居士;此时著作大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年又贬惠州,写有《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足见兴致。后又再次贬谪海南儋州,就是流放。一去三年。诚如他自己说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此总结一生的颠沛流离之苦。

他人眼里对苏轼的认知,恰如近代学者余光中风趣又有点滑稽的话说:“我如果去旅游,不会跟李白在一起,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会跟杜甫,因为太苦;我会找东坡,因为他是个很有趣的人。”苏轼虽然颠沛流离一生,但苦中作乐,豪情不减,笑傲人生,是个乐而忘忧的乐天派。看他的诗作尽显风趣,无需例数。

书载他是个苦命人,但又是个心态开阔快乐的人。可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计前嫌、忧苦、愁琐的人。比如他22岁丧母,0岁丧妻,1岁丧父,49岁丧子。三次被贬,历尽艰辛,倍受折磨,诬陷,加害,几于死难中又活过来,竟然寿达66岁。临到死亡边缘,又涅槃重生。世事以痛吻他,不公;他却报之以歌,以德报怨。用一句时髦的话说: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何其乐也!

三、欣赏他不苟人生,终生以学者风范示人

他的一生一直坚守信言,不肯违经背道,不肯趋炎附势。尤其是“乌台诗案”,险些丧命,在文字狱的劫难中,虽受刑责而不屈。多人营救无果,终因王安石给皇帝的一句上书提醒,虽只九个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致使皇帝顿悟大赦。有人说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话趣味颇深,讽谏之意犹多,似有嘲弄“乌台”闹剧之意。

苏轼流放时,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农民,小卖,学道等一干人交友往来,致使走后,人们都说:“莫愁前路无知己,交友当如苏东坡。”

诚如苏轼后来说的:《东坡志林》:“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这句话有人注解:“以真面目示人,才能活得真实;以真性情交人,才能活得坦诚;以真感情对人,才能活得纯粹”。笔者深以为然,故转载以正其人品。苏轼一生颠沛:仍然说:“人生逆流,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是我家”。这或许就是学士、文学大家兼政治家的风范吧!

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何尝不就是学者风范的写照啊!堪称千古风流人物。

据微网资料载:2年苏轼被法国《世界报》评为“千古英雄”。或许这也算是千秋功罪,有人评说吧。

苑枫年7月21日11时晚风斋

#读书随笔#苑枫:老来幸得书为伴

感谢浏览,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