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
古人吃荔枝有多难?苏轼说,如果可以天天吃荔枝,我宁愿辞官来做岭南人。大家都知道一般受到贬斥的人才会来到岭南。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杜牧专门写诗讽刺她奢华无度。最喜欢吃荔枝的要数乾隆了,每次地方朝贡荔枝,他吃一次就要写一首诗记录一下。古人对吃荔枝反应这么大,是因为那时候荔枝太难了。
杨贵妃爱吃荔枝,一不小心就把唐朝给垮了。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骂她。唐明皇为了讨她开心,做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情。苏轼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杜牧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这事放在现在真不是大事,现在满大街都是荔枝。她却因为喜欢吃荔枝,被骂了几百年
现在的荔枝很常见,各个超市都有,几乎人人都吃得起了。但是大家知道古人吃荔枝有多难吗?知道他们为了吃荔枝有多努力吗?从岭南到长安,直线距离有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还要从山路运出来,可想而知,运荔枝是多难得事情。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荔枝狂魔”乾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努力,终于研究出北方也能吃新鲜荔枝的方法。
荔枝摘下来后,大概三天就会坏掉。唐玄宗给杨贵妃专门修建了一条运送荔枝的栈道,士兵们不分昼夜地运送荔枝,等到了长安荔枝没坏,但是味道不够新鲜了。到了宋朝的时候,徽宗吃荔枝的方法进步了,他直接从岭南把整株荔枝挖了过来。问题是荔枝树太小了,味道一般般。到了乾隆时期,他更聪明了。从岭南找一批不大不小的荔枝树,等到开花结果时乘船到北京,等到了北京荔枝刚好成熟了。
乾隆四十七年,福建总督在桶里种上了荔枝,她们浩浩荡荡来到京城。妃子阿哥格格们翘首以待,新鲜荔枝实在太珍稀了。根据清朝《哈密瓜、蜜荔枝底簿》记录,6月18的时候,乾隆收到了盆荔枝树。太监数了又数,发现盆荔枝树只有36颗荔枝熟了。不就是荔枝成熟了嘛,这个太监居然还特意告诉乾隆一声。再次感受到荔枝的特殊地位了。
荔枝已经成熟了,“荔枝狂魔”乾隆竟然没有马上要求吃荔枝。想想也是,才36颗荔枝,首先要给佛祖贡献10颗荔枝,剩下26颗荔枝封给后宫的人,还得加上自己,根本不够吃嘛。没想到自诩天朝大国皇帝的乾隆,晚上竟然为了荔枝不够吃烦恼。等到第二天吃完早饭,御茶房送上了40颗荔枝。原来过了一晚上,又熟了4颗荔枝。
乾隆看到40颗荔枝高心坏了,又多了4颗荔枝,我能多吃一点了。皇后、贵妃、妃嫔和贵人,总共15个人每一个人分一颗。皇太后是长辈,就分2颗荔枝吧,了表一下孝心。扣掉献给佛祖的10颗荔枝,现在还剩下13颗荔枝。温惠皇惠太妃和裕贵妃虽然是长辈,但是荔枝已经剩得不多了,就每人一颗吧。一圈分下来,乾隆一个人还要11颗荔枝吃,连儿子女儿都没有荔枝吃,他有点抠门啊。
不是乾隆不大方,而是这一次成熟的历史太少了,如果荔枝多的话,他还是愿意分给孩子们的。乾隆四十七年7月2日,这一次成熟了64颗荔枝,乾隆不仅送给了长辈,还给了妃子、阿哥和公主们。和上次一样,除了皇太后有2颗,其他人都只准吃一颗。剩下都归乾隆,这一次他可以吃爽了。
荔枝味道甜美,乾隆实在太喜欢了,每一次吃完就诗兴大发,写下了好多关于赞颂的诗歌。乾隆十一年,乾隆写下了《梦》“来何忽忽去憧憧,空际云行尚有踪。应为尝新荔子到,又教梦里一相逢。”他感叹时间过得很快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吃荔枝的时候了。从这里也能感受到,作为清朝统治者乾隆吃荔枝有多难。就像小时候,我们期盼一年一度的年夜饭一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