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铁板琵琶高唱大江东去,那个柔情似水轻吟十年茫茫的故人你还记得吗?苏轼的一生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烟雨行舟”。苏轼出生于年1月8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这些朗朗上口的介绍更像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已在密州就任一年,是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夜中惊醒,想起故去的爱妻王弗,不禁思绪泉涌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这首词很美,凄美的美。苏轼写下的是思念,也是一种无奈。王弗故去后,苏轼又娶了其妹王润之,当时王润之和儿子苏迈都陪伴在苏轼身边,这种亲情的陪伴下,苏轼当然不可能时时思念着王弗,但他也不敢忘记,这种思念,这种无奈,也令人为之感慨。2、《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在欧阳修的赞誉以及自身的努力下,苏轼名动京城,但不久,王安石变法,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对变法有异议,受新党排斥,出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七月杨元素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再为饯别于西湖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饯别诗,后人在分别时仍多引用:“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殊不知“痛饮从来别有肠。”才是这首词最具有深意。苏轼的一生一起一落,世人只知其豪放,却不知是心痛也不知从何说起啊。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已在密州就任一年,是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夜中惊醒,想起故去的爱妻王弗,不禁思绪泉涌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这首词很美,凄美的美。苏轼写下的是思念,也是一种无奈。王弗故去后,苏轼又娶了其妹王润之,当时王润之和儿子苏迈都陪伴在苏轼身边,这种亲情的陪伴下,苏轼当然不可能时时思念着王弗,但他也不敢忘记,这种思念,这种无奈,也令人为之感慨。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已在密州就任一年,是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夜中惊醒,想起故去的爱妻王弗,不禁思绪泉涌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这首词很美,凄美的美。苏轼写下的是思念,也是一种无奈。王弗故去后,苏轼又娶了其妹王润之,当时王润之和儿子苏迈都陪伴在苏轼身边,这种亲情的陪伴下,苏轼当然不可能时时思念着王弗,但他也不敢忘记,这种思念,这种无奈,也令人为之感慨。四、《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神宗元丰二年(年),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苏轼上书神宗《湖州谢表》,被新党利用,诬陷,苏轼九死一生,最终在朝野上下的营救下被赦免,外放为黄州团练副使,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是极大的,虽然最后幸免于难,但这是苏轼这一生的最大一个转折点,这场烟雨那么重,那么长。五、《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或许是苏轼真正亲身经历的一场雨,雨中的他拄杖徐行,缓缓走过这场烟雨。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六、《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哲宗绍圣元年苏轼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惠州并不得签书公事。在岭南的苏轼格外向往赞赏陶渊明,甚至词文中表达过效仿陶渊明归隐的想法,但是,苏轼不会归隐,因为他是苏轼。苏轼这六篇千古名篇,也代表了他烟雨中的一生,在文学方面,他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性情方面,古往今来几人可及其豪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7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