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9.html

你的孩子是不是经常写作的时候遇到困难?是不是哪怕月读了很多书,摘抄了很多好词好句,但是还是不会写?

如果有一本书,通过抓取语文课本里的优美文字,然后写成了一本介绍中国的书,让你的孩子不仅更充分地了解中国的各个地方,还可以从书本的构架中,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你会想看一下吗?

这本书就是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编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本里的中国》。它的书本介绍是这样的:“以文化为经,以地理为纬,以34个省级行政区为原点,别具匠心地将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诗文画作串联、归纳起来,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分析。”

正是因为它的系统的梳理、深入浅出的分析,只要你细细地品,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本写作宝藏书啊!

01收集精华素材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以前学习的语文书课,课文里面随便一篇文章,哪怕是低年级的,你都会觉得文章很美、很好。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都是好文章,更不用说诗词、古文了。

想想从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精挑细选出来的描写我国各个省区市的内容,妥妥的都是写作素材啊!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比喻得恰到好处,想到梅子酒就能想到漓水的漂亮,因为是酒,也的确叫人心醉。

下次遇到那么绿色的山水,除了说一种植物,你是不是也可以说出一个优美的句子去描述?

赶紧先把素材收集起来。

02培养写作思路

现在都推崇孩子们多阅读,特别进入小学生后,老师还会建议大家多读课外书,多背古诗词,做好词好句摘抄,培养语感,积累素材,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素材是有了,该抄的抄该背的背……但是到头来写作的时候都不会用。

文章还是写不好,字数还是凑不够……

在本书里,你却可以看到,它把语文书里的各种各样素材,都放在了合适的地方并且用文字把它们联系了起来,每当看到引用某个年级语文课本的某个句子、某个诗句、某个段落,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的写作,不都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引用金句、观点、故事、案例等等写成一篇篇的文章吗?

这本书正好通过34个地方的美文,让你直观地感受到原来素材可以这样串联、这样运用。

03写作练习册

有素材、有思路,你可以开始进行练习了,怎么把学到的写作知识、收集的素材都用起来。

可以做些练习: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个地方、从收集的语文课本里的好句好段好诗词,扩展成一段内容、把多段描写同一个地方的内容,组合成为一篇文章......

是不是觉得太难?没关系啊,《课本里的中国》所写的每个省市区的内容,都是从目录、摘要、正文的结构来描写的,都是可以参考学习的写作范文。

本书的目录,每一个省区市,都通过一至两句话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看完就对该地有了初步的印象。

带着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好奇心,翻开了对应的人章节,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古风水墨画和一段对地区的整体介绍。

可能是风景名胜、可能是诗词典故、可能是历史人物………每一个章节都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如果想要写一个地方,是不是可以带给你很多的思路?

从风景名胜去写:“天路“列车从北京到拉萨,到达唐古拉车站后,通过铁路边长达几十千米的蔚蓝色“圣湖”……这是西藏。

从诗词典故去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开”、“曾记盈盈秋水阔,好花开满荔枝湾”……这是广东。

从历史人物去写: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曾驻足游吟,司马迁、张载等先贤曾著书立说,柳青、路遥、陈忠实等领衔的当代文学陕军成为让人仰止的高峰……这是陕西。

有了这些思路,就可以试试去练习啦。自己创新不太会,但是模仿书中的内容,你一定可以的!

04写在最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阅读了《课本里的中国》时,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正是因为读了很多语文书,吸收了书中的精华,编辑们才可以编制出《课本里的中国》这样的好书。

它不仅仅介绍了人文历史、地理风貌,它还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读过的书本内容去进行写作。既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好,也让我们多掌握了一项实用技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