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起海棠社的时候,让翠墨给宝玉送了一副花笺,其中有一段“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

探春因为贪恋月色清景,三更半夜还在梧桐下徘徊,结果着凉了。宝玉自己去探病不算,又让丫鬟去探望了好几次,送了探春新鲜荔枝与颜真卿墨迹。

探春的秋爽斋,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宝玉送给探春的很有可能就是这副对联。颜真卿的字有多珍贵可想而知,而探春感谢宝玉的时候,居然把鲜荔枝和真卿墨迹相提并论,足可见荔枝的珍贵。

荔枝不耐储存,古代就算达官显贵,不是生活在荔枝的产地,想吃荔枝绝非易事。苏轼被贬到惠州,他生性豁达,写了一首诗“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岭南好呀,有枇杷有杨梅,重要的是有荔枝,做岭南人也不错,离开了就吃不到荔枝了。苏轼还写过“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笋和蕨菜都不值得说,就是盼着荔枝什么时候能变红成熟呀,太想吃荔枝了。

说起荔枝,人人都会想起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朝气候比现在暖和,既然白居易说荔枝生巴峡间,想来杨贵妃吃的荔枝大约是产自四川东北部。这样才说的通,毕竟这样离长安才近,再加上快马加鞭,杨贵妃才能吃上新鲜荔枝。如果是福建广东的荔枝,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山路崎岖,山高水长,马跑的再快,送到长安,也已经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自己就是在巴县第一次吃到荔枝,赶紧写了首诗给朋友“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炫耀自己吃到了荔枝,这真是天上才有的仙果,人间都没有这样的香气。

杨贵妃为了一口荔枝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知道跑趴下多少匹马。清朝的皇帝生活在北京,想吃口荔枝就更费劲了。福建官员进贡的不是荔枝,而是荔枝树。这些荔枝从福建千里迢迢运到北京。要先从大荔枝树上分出嫩根,种到大桶里,并加以精心培植,让其长成小树,再从中选优,选定百来桶,将它们全部运上船。同时还要装载大量福建本地的清水一同启程,用这个水浇灌荔枝,免得它们水土不服。

但就算这样精心照料,长途跋涉,逐渐成熟的荔枝还是禁不住气候的变化,荔枝果纷纷掉落。等到了北京,每棵荔枝树上的果子也所剩无几了。到了宫中后,每颗荔枝都要记录在案,每天掉了几颗也要一一记录。这些荔枝可是宝贝,皇帝可是要自己亲自分配的。

清宫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交来荔枝二十个,随果品呈进。上览过,恭进皇太后荔枝一个,仍差首领萧云鹏进讫。赐皇后、令贵妃、舒妃、庆妃、颖妃、婉嫔、忻嫔、豫嫔、郭贵人、伊贵人、和贵人、瑞贵人,每位鲜荔枝一个。”

连皇太后都只分到一个,其余嫔妃不得宠的估计都摸不到。

“七月初二日,下荔枝十一个,吊下六十四个。上进四个,插瓶用二个,给裕皇贵妃鲜荔枝二个,愉妃一个,六阿哥、八阿哥、和敬固伦公主、绵思阿哥、绵亿阿哥、绵惠阿哥每位鲜荔枝一个,阿桂、诚亲王、三宝、英廉、金简、曹秀先、曹文植、丰珅音德每人鲜荔枝一个,颖妃、容妃、惇妃、顺妃、诚妃、循妃、林贵人、禄贵人、明贵人、十公主、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每位鲜荔枝一个,睿亲王、庄亲王、郑亲王、束亲王、福隆安、和珅、梁国治、董诰、福常安、永福、扎拉丰阿、德勒克、巴特、丹巴多尔济、丰珅吉伦、喀宁阿、海兰察、德保、孙权、台蒙阿、巴钟、嵇璜,每人鲜荔枝一个,热河堪布喇嘛鲜荔枝一个,札什伦布堪布喇嘛鲜荔枝一个”

这天掉下的荔枝太多了,想省着点都不行。皇帝自己留了六个,其余赐给了各嫔妃皇子公主,和一些亲王大臣。

有意思的是,乾隆除了自己吃了四个外,还留了两个荔枝插瓶用来观赏,大概是荔枝鲜红可爱,用来插瓶,比鲜花更别致。

看看这些宫廷里的皇妃公主们都只能分到一枚荔枝,就能想象到贾宝玉赠给探春的荔枝有多珍贵。

贾宝玉是贾府的凤凰蛋,有什么新鲜精致玩意儿,贾母王夫人都紧着他,就像进上的玫瑰清露,木樨清露,王夫人一给就是两瓶。这鲜荔枝,很可能也就他有,送给探春也不会多,最多也就两三颗。正因为荔枝的稀奇,所以他特地吩咐用缠丝白玛瑙碟子配上送去,莹润的有红纹的白玛瑙碟子配上鲜红欲滴的荔枝,更显得好看又有仪式感。探春的审美也很高,她也喜欢,就留下观赏了。

不过袭人早就准备拿这碟子送湘云,宝玉打乱了她的计划,她有点不高兴“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同样是喜欢,探春多摆会都不行,给史湘云说送就送了。袭人赶紧让人拿了碟子回来,连红菱鸡头两样鲜果,一碟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和一绢包针线送给了史湘云。果子糕点都是小事,重点是碟子和针线,“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与姑娘尝尝。再前日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顽罢。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能着用罢。替我们请安,替二爷问好就是了。”想来史湘云一看针线就知道这都是袭人打点的,十分领袭人的情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