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7月8日,葛洪研究会成立大会罗浮山举行。

导读

7月8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葛洪学术研讨会在罗浮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罗浮山,围绕葛洪的医学、养生等方面的主题,进行智慧的碰撞。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出席并讲话。

继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和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之后,罗浮山再次迎来中医药文化盛事。7月8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葛洪学术研讨会在罗浮山举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志恒,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友群,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副会长朱佳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冠贤,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严振,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博罗县县委书记江菊莲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罗浮山,围绕葛洪的医学、养生等方面的主题,进行智慧的碰撞。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葛洪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讲话。

徐庆锋指出,罗浮山被称为岭南第一山,这里不仅是一座宗教名山,更是岭南医学重要的发源地。多年前,著名医学家、道学家、化学家葛洪来到广东,系统总结了岭南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成功经验,在罗浮山写下了著名的《肘后备急方》。其中的15个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直接启发了屠呦呦研究员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作出历史贡献,获得诺贝尔奖。这充分体现了岭南医学对祖国医学、人类医学的贡献,也充分说明了罗浮山和葛洪在岭南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大会现场。

徐庆锋充分肯定了惠州市中医药发展成效。他指出,近年来,惠州市在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的指导下,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力度,印发了《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部署了未来5-10年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名科、名馆、名医、名产品、名基地”工程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特别是博罗县以打造罗浮山葛洪中医药文化品牌为引领,涌现了罗浮国药等一批知名中药企业,罗浮山被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相继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国际养生大会,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惠州、聚焦到罗浮山,显著提升了惠州影响力,为惠州市中医药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徐庆锋强调,展望十三五,中医药已纳入全省卫生与健康工作全局中统筹部署。在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指出:“要立足岭南传统,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要把发展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省中医药局将继续支持惠州市打造罗浮山葛洪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实现岭南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葛洪雕像揭幕

徐庆锋希望葛洪研究会发挥人才智力优势,进一步深化罗浮山和葛洪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岭南中医药学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罗浮山中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水平,为广东省在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作出新贡献。

▲成立大会上举行了“葛洪研究会”授牌仪式,罗浮山国药被确定为葛洪研究会永久办公地址。

据悉,为更好地挖掘和弘扬葛洪中医药文化,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会正式成立,成员由北京和全国各省市对葛洪学说有极深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会的成立将为增进葛洪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医学、养生学、道学等葛洪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为中医学术交流与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接下来,研究会将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积极挖掘葛洪中医药文化。■

青蒿素、葛洪与罗浮山

他是杀伐决断的战场将领,又是扶危济困的一代大医。他是李白诗中的神仙,也是苏轼心中的老师。他被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李约瑟称为“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他的求索影响了很多人,直至今天,屠呦呦的名字被写进世界的历史。

他是葛洪,一个时代大变局中的求索者。

公元年,葛洪出生在江苏句容的一个官宦世家。在他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一场大火更是让他家徒四壁。在这样的顿挫之下,少年葛洪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个志愿,做祖辈一样的儒者,恢复家族的荣光。

▲少年葛洪研读儒家经典

正当葛洪努力求知之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决定回到家乡,建功立业,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军旅生涯。

战乱平息后,葛洪卸下战袍,穿上道服,他要像他的老师郑隐,祖辈葛玄一样,踏上探索生命的大道。在不断的游历中,葛洪萌发了从医之心。学医之路,首先从采药辨药开始,直到今天,很多中医学习者,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

▲葛洪与妻子鲍姑(鲍姑,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也是—代女名医)

葛洪在传奇的后半生里,他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伴侣——鲍姑。鲍姑对于葛洪而言,不仅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更是最好的行医搭档,他们一起在罗浮山间采药辨药为百姓治病。

在行医的过程中,葛洪和鲍姑研究出艾草治疗急症的方法,并且改进了艾灸的方式,寻常的艾草和方便的灸法成为百姓的治病良方。

考虑到百姓们看病不便,葛洪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整理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百姓可以随身携带,应对紧急病症,这就是中国中医史上第一本救济手册——《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肘后备急方》的寥寥数字更是启发了当代医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作为一位道医,炼丹术是他的绝学,在炼丹的过程中,他记载了化学反应可逆性的描述,为现代的化学制药做出贡献。学术界一般称葛洪是道教神仙理论的集大成者,《抱朴子》内篇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的。

“务实求真,抱朴守志,心怀天下”,这是葛洪遵循一生的医道,葛洪的一生出世而入俗,他简单、方便、廉价、有效的治病方法惠及百姓、泽披后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