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博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

会上,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志彪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并部署年工作。

报告指出,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今年博罗将大力实施“比学赶超”头号工程,力争在全国县域百强排名、财政收入排名“双进十位”,加快把博罗建设成为“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

踏上新征程的博罗,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开新局,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健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回顾“十三五”

GDP突破两个百亿大关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博罗县“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态势,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稳中有进”。

报告指出,过去5年里,博罗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在连续跨过亿、亿两个百亿大关后,在年达到亿元。此外,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也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分别增幅为8.5%、15.8%、6.5%、13.1%、6.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叠加了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疫情影响经济增长等减收因素,更有“六稳”“六保”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背景,年,博罗县税收收入、可支配财力、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仍齐齐突破了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

亮眼的经济数据,离不开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为博罗积蓄的强大动能。过去5年里,博罗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强后劲,共安排宗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达.9亿元。五年新开办注册资金0万元以上企业家、万元以上企业家,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尤其是近两年来,博罗通过建立择商选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引进了益利素勒、鑫瑞医疗、大唐电力、南网大湾区数字产业园、美康生物硅谷等一批优质项目。同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推动了投资亿元的正威新材料制造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37宗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跑出了力争上游的“博罗速度”。

过去五年,博罗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了4.1和8.1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博罗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其中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营收突破亿元,助力博罗实现营收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

这一期间,博罗同样迎来了城市发展格局的优化调整。通过建设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博东乡村振兴区,博罗构建起主体功能更清晰、布局更科学的“一带一圈一区”发展新格局,县城面积也由.6平方公里扩容至.4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博罗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公里。截至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位居全市第一。丰满灵动的大交通格局,让博罗城市建设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十四五”开局

安排75宗重点项目总投资.91亿元

7月收官,“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下半程”顺利开启。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博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博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博罗在“十四五”的开篇工作之一,是开展“比学赶超”。通过认真对比分析,博罗选取了浙江省永康市作为对标学习和赶超的主要目标,并第一时间成立“比学赶超”工作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比学赶超”工作,迅速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工作方案、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目前,《博罗县比学赶超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实施,“比学赶超”已成为博罗今年的“头号工程”。

与这个位于江浙地区的县级市相比,博罗的经济规模略低。年,永康的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博罗的数值比永康少20.74亿元。另外,博罗还存在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等方面的短板。而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博罗比永康多.58亿元,是其3.65倍,投资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后劲更强。

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先发展,以重大项目支撑、引领大发展是城市升级应有之义。博罗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战略基点,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年,博罗共安排75宗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亿元。同时,利用紧邻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优势,积极承接核心城市创新资源溢出。

正威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二期、台铃电动车、小刀电动车、益利素勒、绿佳电动车、柯创科技电动车、新日电动车、联合铜箔、金龙羽、医院、南药产业园……透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博罗产业结构优化的轮廓也逐渐清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博罗共引进新材料产业项目4宗,总投资约2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9宗,总投资89.63亿元;电动车产业项目8宗,总投资83.75亿元;生命健康类项目2宗,总投资36.5亿元。

报告提出,博罗将全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铜材料、电动车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立足现有项目,大力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式精准择商,努力走出一条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的保障。经过前一轮的改造,博罗目前仍有49个村级工业园。“多而不强是我们的短板,但只要改造得好,完全有条件变为潜力板。”博罗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报告提出,博罗要借鉴吸收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经验,率先在石湾、园洲、龙溪、罗阳进行试点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改造全县村级工业园,打开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今年,博罗将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腾空间、促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抓好工业发达镇街的园区改造,力争石湾、园洲启动改造50万平方米,龙溪、罗阳30万平方米。

对于今后五年,博罗已经擘画出宏伟蓝图——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力争达到0亿元,奋力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朝着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目标,博罗正接续奋斗,谱写时代新篇。

■访谈

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志彪:

把“产业为王”理念贯穿“比学赶超”始终

7月31日,博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会后,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志彪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越是艰险越要向前。”邱志彪表示,紧扣“十四五”期间打造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这一目标,博罗将大力实施“比学赶超”头号工程,抓产业促县强民富、抓建设促景美人和,真正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博罗将把“产业为王”的理念贯穿“比学赶超”工程的始终,把博罗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转换为产业实力,加快建设“产业强县”。

◎谈“十四五”蓝图

抓产业促县强民富抓建设促景美人和

南方日报:围绕县委全会提出的“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目标,未来五年博罗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让美好蓝图成为博罗的现实?

邱志彪:博罗是一个具有浓厚发展底蕴、厚实发展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地方。特别是进入“十四五”时期,博罗的发展面临着众多良机,可以大有作为。所以,县委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把博罗打造成“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

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关键是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从政府层面来讲,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要牢牢扣住县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比学赶超”头号工程,抓产业促县强民富、抓建设促景美人和,真正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博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基础厚实,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10%,二产的占比达到50%,三产的占比接近40%,每个产业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将把“产业为王”的理念贯穿“比学赶超”工程的始终,把博罗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转换为产业实力,加快建设“产业强县”。

我们在加快提升工业经济实力的过程中,要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博罗这些年新上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如投资亿元、预计年产值亿元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项目,以及欣旺达、华通、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项目,等等。在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是惠州市“3+7”工业园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在集中主要精力、资源抓好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这个千亿级园区建设,同时,要以此为依托,狠抓精准招商,引进更多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培育电子信息、铜产业、电动车和生命健康四大支柱产业。此外,要加快东部等产业发展较落后地区的适度科学开发,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博罗“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沿东江经济带和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两大经济带建设。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把这两大经济带建设成为重要增长极。

沿东江经济带的建设,主要是以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这个千亿级园区为龙头,按照产业兴城的理念,做到园区建设与点上的项目两手抓,突出发展制造业、工业、实体经济,吸收深圳优质资源外溢,利用(产业园)毗邻东莞等地的优势,做大沿东江经济带总量,增强沿东江经济带实力,提高沿东江经济带地位。要按照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通过在罗阳—龙溪再建一个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的“飞地”等举措,尽快把罗阳、龙溪打通,尽快实现罗阳、龙溪、园洲、石湾建设融合、产业融合、发展融合。

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的建设,要全力推进岭南药用植物园综合体、医院等项目建设,尽快把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做大。同时,发挥好这个经济带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它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谈乡村振兴

加快示范带规划建设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升级发展

南方日报:博罗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对于推动博罗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推动“三农”工作上新台阶有何重要意义?

邱志彪:今年,我们要坚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抓手,按照县委全会提出的“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的发展思路,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力争用3到5年时间,把“五谷丰登”“百里茶香”“七星耀罗浮”“东江画廊”“东纵精神”“乡村振兴示范带”这一批示范带建设好,打造成为博罗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并通过示范引领、以“带”带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首先,是“带”强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这也将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投资50亿元、广东省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省部合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及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南药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利用这些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博东要抓住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的机遇,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示范带建设将乡村各类资源有机整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博罗特色的优势产业。

其次,要“带”美乡村。通过示范带建设,全力推进农房改造、“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四小园”建设等工作,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强化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更重要的是“带”富农民。通过示范带建设,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更重要的是能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就业岗位、整个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我们要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博罗建设成为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奋力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观察眼

“县强民富景美人和”为博罗增添韧性

“十四五”开局之年已经过半。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博罗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今年以来,博罗县经济总量在全市排位前移,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三——迎“疫”而上的博罗经济,正在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韧性。

一个有韧性的城市,抗打击能力强,不会轻易在外部和内部冲击之下出现崩溃。当前,博罗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不足,城乡建设发展还存在短板。尽管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潜力更大、机遇更多。答好开局之年的“下半程”答卷,关键要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上一程的城市发展竞赛,比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效率。而今,比赛已经悄然变道。如何更具韧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场景,成了新的时代命题。

县强、民富、景美、人和!新的赛道上,博罗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经济建设上,博罗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王”,紧盯电子信息、铜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四大支柱产业,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战略基点;城乡建设上,博罗提出建设九大交通体系,成为“通道+枢纽城市”;从县城提标提质开始力推城市更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在引进大项目做大“蛋糕”的同时,博罗同样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分好“蛋糕”,全面提升社会抗风险能力。这是博罗在新征程的使命,也是博罗的活力和韧性所在。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博罗眼前是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把机遇抓牢、把优势用好、把路子走对、把工作做实,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就一定能开创博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锚定未来五年经济总量力争达到0亿元,奋力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的目标,博罗正展现出极具韧劲和拼劲的独特气质。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持续不断实干求成,踩尽油门提高效率,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博罗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博罗县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十三五”成绩单

质量效益大提升

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宗,完成投资.9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家,1家产值超亿元

税收收入、可支配财力、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三个突破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39亿元,增速全市第二

37宗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

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达到88.2%

发展格局

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博罗东部乡村振兴区

罗阳、龙溪撤镇设街道,县城范围扩大至.4平方公里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全市第一

“三大攻坚战”

沙河水质由劣V类提升为II类

所有贫困人口%脱贫,7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摘帽出列

累计化解政府性债务55.34亿元

农业农村

全县行政村%干净整洁,40%美丽宜居,6%特色精品村

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拆除“两违”万平方米

重点领域改革

县级行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民生福祉

民生支出增加至71.5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70%

“十四五”展望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力争达到0亿元,奋力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在全国县域百强排名、财政收入排名“双进十位”

年工作重点

铆足干劲做稳增长

充分激发创新第一动力

用足用好内需潜力,安排重点项目75宗,计划总投资.91亿元

着力增强外需活力

笃定心志做大产业

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铜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

村级工业园改造(石湾、园洲50万平方米,龙溪、罗阳3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

行稳致远做顺交通

科学规划建设九大交通体系

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

提速抓好一批战略要道前期工作

凝心聚力做美城乡

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

建设精致精美的秀美之乡

护好自然天成的绿水青山

踩尽油门提高效率

优化政务服务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统筹抓好其他方面改革

用心用力做好民生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繁荣发展其他各项事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清清爽爽构建政商关系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筑牢廉洁底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