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蕊蓝,中国传统色彩之一。用石蕊作染料染出来的蓝色。
遗憾的是,知道的人并不多。
其蓝色染料来自于“石蕊”。
石蕊(shirui)石濡、石芥、云茶、蒙顶茶、石蕊花、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阴茶、酶苔、石花。
见《本草纲目别名录》:石蕊(石濡云茶石芥蒙顶茶)
隶属于石蕊科中的石蕊属(Cladonia),种类多。
多生于岩石表面的细土层上,且多在高山带。
全年均可采收,采后去杂质,洗净,晒干。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陕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石蕊地衣,体壳状至鳞片状,并从地衣体上长出空心的果柄,不分枝或具多分枝。子囊盘生果柄顶端,子囊盘网衣型,子囊孢子单胞型,无色,椭圆形。土生或生于腐木或岩石表土上。广布于全国各地。
石蕊地衣(litmus)生长在中高海拔向阳的岩石上,植株矮小,但能通过其分泌的地衣酸促进高山岩石的逐渐风化、解体,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石蕊,《康熙字典》:又石蕊,药名。
清《本经逢原》:石蕊 一名蒙顶茶,甘温,无毒。生蒙山顶石面及枯株上,与木耳无异。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有石蕊者,石上苔衣也。一名蒙茶,以水瀹(yuè)之至十度,清香不减,味亦如之,多产罗浮山中。
宋诗有“紫翠飞来石蕊间,何年双出小瀛寰。崖悬瘦瀑一千尺,峡束寒流八九湾。”
石蕊蓝是从地衣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蓝色色素,能部分溶于水而显紫色。石蕊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是pH=4.5~8.3之间。石蕊能溶于水,也能溶于酒精。
石蕊(Litmus)是一种弱的有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在酸碱溶液的不同作用下,发生共轭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也就是说,在溶液中,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遇酸变红PH≤4.5;弱酸、中性、弱碱不变色4.5PH≤8.3;遇碱变蓝PH8.3。
地衣枝状体含黑荼渍素(atranorin),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fumarprotocetraricacid).
可供药用,有抗菌作用,用于制造杀菌剂,其含有的多糖有抗癌作用;还可供食用,并用于制取地衣淀粉、蔗糖、酒精,也可用来提取葡萄糖;以及制成动物饲料;并可用于提取染料———红靛。
我们知道,传统染色的蓝色染料无一例外来自于蓝草提炼的靛蓝,也称“蓝靛”。石蕊也是植物,属于地衣植物,具有红、蓝双色性,是被忽视的巨大宝藏。
石蕊蓝早在明(年―年)清代就作为色彩词使用了。
石蕊作为化学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
可见,对石蕊的认识和使用时间中外差不多,作为药品使用中国可能更早。
石蕊蓝染色方法:先将石蕊加水煮,提取染料,加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调整酸碱度(PH≤8.3)放入衣物染色半小时即可。
由于石蕊也被称为云茶、蒙顶茶、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阴茶,是可以作为香茶饮用的,将石蕊蓝列入广义的“茶染”系列也不错。
石蕊蓝的使用,为天然染色增加了更多来源。
染匠黄荣华壬寅年正月二十一草于越城中纺院江南分院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