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苏轼《惠州一绝》#苏轼#读苏轼这首《惠州一绝》,可以看出苏轼对在惠州的生活非常满足,过得非常愉快。诗中描述的罗浮山四季如春的美景,以及各种可口的水果,也使我对岭南充满了向往。须知道,在古代,岭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一谈及,则猛兽毒虫、瘴疠卑湿,远在边陲,蛮夷所居,山路险巇,语言不通,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才会被流放的地方,常人谁人肯去。到了那里的人,必然九死一生。言者悚然,闻者色变。昔日,贾谊被贬到长沙,尚且以为是地域卑湿,担心命不能久。而苏轼则是被贬谪到更偏远的边陲之地岭南,那里曾是古来众多迁客骚人,望乡流泪的地方。然而,苏轼不但无忧思忧患,竟还意外地很喜欢那里,并且过得很开心,并写下许多关于惠州山川之秀及风物之美的诗词文章,这首《惠州一绝》便是其中之一。孔子云:“既来之,则安之”。看似容易,而能做到人,则寥寥无几,苏轼则是做到了极致。来到那一方水土,便爱上一方水土,自谓“无所往而不乐”,举世莫及。他那般豁达超然的心态,着实令人敬服。后来他又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海南儋州,仍然不改其乐。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真是至人,寻遍古今,再没有人像他那样乐观通达,超然物外。这首《惠州一绝》诗,是苏轼所作《食荔枝二首》中的一首。在诗中,苏轼只说荔枝一事,便已足以使他甘心久居岭南,更别提还罗浮山四时如春之景,则在其间,优哉游哉,卒岁可也。不由地使人心生羡慕,如果能像他那样,我也宁愿放弃一切,一年四季,只在罗浮山下徘徊。如今,已是六月,正是吃荔枝的时节。虽不能一睹罗浮山之景秀,一首苏轼诗,几颗荔枝,亦可使想象其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0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