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115/4518135.html

食荔枝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每节又分孟、仲、季(暮)三月(夏历月起为孟春、仲春…)还要注意,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时,因此用春秋来代指一年,而平常所说“春秋冬夏”背后有着一定的道理。

思考题:如何划分四季

划分四季的方法很多。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四季

民间习惯上习惯上用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在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象上,通常以阳历的3月之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二年2月为冬季。

这种划分四季的方法,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论什么地方,都是分别在同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就和各地区的实际气候状况有了很大差距。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季节变化的物候情况,现代气候学是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简称气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比较寒冷的时期称为冬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C以上,人们可以穿单衣的季节称为夏季;平均气温在10℃C至22℃之间、不冷不热的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这样的划分方法和我国气候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景物的变化,还是比较符合的。

思考题:什么是“三九”、

三伏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81天。

冬至后第一个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有民谣:“一九二九难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年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又有:“春打六九头”(或五九尾),即六九的第一天(或五九的第九天)立春,自此天气渐暖。

三伏,是初伏、中伏、未伏的统称。

我国从公元前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

三伏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未伏第十天的段时间。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