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诗言新语ID:syxy」
素材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蜜多时,
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少年如何也不会有这样淡然诗意的心境。有些道理,还是要经历了足够的沧桑往事,才能够了然于心。
如果智慧和领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有什么可怕的?
一支多效,解决多种皮肤问题,点击查看▲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约上三五好友,春天赏花,夏天钓鱼,秋天望月,冬天煮雪,在发间插一枝红色的花,互相嘲笑一番。会玩的人生,永远不会枯燥。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写下这首诗时,苏轼被贬惠州。然而不管到了哪里,他的生命中始终伴随着对境遇的乐观,和对美食的热情。失意又如何,只要有美食可以寻觅,还有什么不能看开?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朋友的天真,在于他们的好奇和懵懂。如果我是好奇又好玩的老人,那我不介意别人叫我老人,你说是吗?
《南乡子》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
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
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这首词是黄庭坚的绝笔。簪花一笑,气势不减。也许生命到了这个时候,会有一点点遗憾,但是能看开的看开,不能看开的忘掉,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还有什么是值得惧怕的吗?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黄昏有什么可怕的?尚且有满天的霞光可以赏玩。即便霞光终会散去,那时月出东山,夜空澄澈,比之白天,难道不是多了份诗意?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画卷不是关于青春年少的美梦,不是关于盛年正当的豪情,却是关于“黄昏时期”的追求。
如果当人生的黄昏到来的时候,我们有自己想要的活法,有为之努力的勇气,那么黄昏只是新的开始,并且是令人期待的开始。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经历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珍宝散佚,心境较之前大为不同。她忧愁国家、感怀人事,其中的愁绪,只怕是那小小的舟船也承载不起。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写于李白58岁时,很难想象这首意气风发的诗写于诗人的晚年,但这位诗人如果是李白,那么一切都合理了。
李白58岁时,在流放途中遇赦,他十分高兴,写下这首明快的诗。“轻舟已过万重山”呼应着李白此时愉快的心情。
虽然,他此时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这就是李白,他永远浪漫,永远不老,年龄于他来说,只是数字而已。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写下这首词时,已经62岁了。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光复中原的志气犹存,可朝廷的软弱却让人越来越失望。
此时的陆游在临安,回顾半生,最终还是“不如归去”,“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足以说明陆游此时的心境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