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2/9346868.html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5句诗词,饮食、赏景、品性、情感、为官,全方位了解苏东坡苏轼,宋代大文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不容忽视的明星,自身带有强大吸引力,引发后人不断探究,但他生活的年代毕竟距今九百余年,如今的我们想要详细了解他,最关键的材料还是他本人的诗词作品。今天小编就通过他的几首著名诗词,简单介绍一下苏轼这个文化名人。古风插画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会吃的文人,诗词中关于介绍吃的作品可以编成一本食谱,喜食猪肉,是“东坡肉”的创始人。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为大家所熟知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前两句说,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枇杷、杨梅一直都有新鲜的,在“吃货”苏东坡眼中,似乎看什么都好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两句更可以看出这个文豪如孩童般可爱的一面,他说如果可以一天吃三百颗荔枝,就愿意永远做岭南人。古风插画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苏轼任杭州通判之时,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赞美西湖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晴天里,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美极;阴雨天气,烟雾笼罩,朦朦胧胧,时隐时现,妙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景色晴雨俱佳,就像美女西施一样,天生丽质,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一样明艳动人。苏轼写景,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笔笔读到。古风插画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同样是在任杭州通判期间,因公外出“视政”,在於潜僧人慧觉出家的寂照寺,看到寺内的绿筠轩只用竹子点缀,清幽雅致,有感而发,写下《於潜僧绿筠轩》。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后世流传甚广。“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文学界一直是刚正不阿、品性高洁的代名词,苏轼诗中借竹子明志,也可见苏轼的品行。古风插画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妻子王弗成婚,婚后夫妻恩爱,只可惜红颜薄命,苏轼妻子二十七岁去世,痛失爱妻一直是苏轼的心头伤。时隔十年,苏轼又梦到妻子依旧如生前一样对镜梳妆,醒来之后,老泪纵横,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情感深挚,词调凄厉,声声泣泪。古风插画五、“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遭贬谪,这首《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晚年之作,算是借助文字为自己作了一幅自画像,诗中抚今追昔,总结一生,感概万千。他自言,身处暮年,经过一生漂泊,已经心如死灰,不会再为外物所动了,回顾这一生功业所在,大概也就只是被贬官的黄州、惠州和儋州了。这首诗作于年3月,同年8月,巨星陨落,文豪离世。古风插画“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这一生,可爱、豁达,也悲情。毕竟不是亲身体会,也非亲眼所见,数百年之后,我们对他的了解也只能是囫囵吞枣,难免有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之嫌,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74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