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不仅是北宋的大诗人、书画家,而且还是个美食达人,十足的吃货,至今有66道菜因他而生。

例如出名的“东坡肉”,年,“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初到当地时,身上盘缠所剩无几,买不起北宋当时主要吃的羊肉,但他另辟蹊径,发现价格便宜的猪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猪肉颂》,写道: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说当地的猪肉价格便宜的像泥土一样,但是在当时富人不愿吃猪肉,而穷人却不会煮,苏东坡买回家后经过上千次的琢磨实验,发现猪肉需要用小火慢炖,不能急,等到火候到了自然就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自此,“东坡肉”诞生。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吃两碗,吃得肚饱好生满足,哎呀,真是人生最美的事啊。

东坡肉

而贪吃的苏东坡的还写了多首关于看似写景,实则无不透露着美味的诗句,例如《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并非是一首写美食的诗句,但是,在好吃的诗人眼里,竹下之笋,花后之桃,水中之鸭,蒌蒿,芦苇之新芽,河豚不都是可食之物吗?将景色与美味于一处,自然是诗情画意,妙趣天成。

苏东坡

他不仅现实中可尝美味,还可凭想象贪恋那人间的佳肴,《老饕赋》里写道: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大美,以养吾之老饕。

“老饕”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吃货”的意思,他说我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因为那块肉是最嫩的,吃螃蟹要吃上霜冻前螃蟹的两只大螯,这块的肉才最美味。把樱桃放在锅中煎成蜜汁,用杏仁浆蒸成绝美的糕点。蛤蜊就要在还没完全熟的时候,咬上一口再来口酒,这滋味简直赛神仙啊。蟹在微微生的时候一定要和酒糟蒸,这样的才好吃。天下所有精美的食物,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吃着各色美食,品着绝世佳酿,酒醒复醉,不禁慨叹“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东坡是神仙”啊。

老饕-苏东坡

被贬惠州期间因买不起羊肉,只得拿来羊脊骨,架在烤架上,待羊脊骨上的少许肉烤的滋滋响时,拿来品尝,竟尝得天下竟有如此美味。除此还尝到岭南的特色美食荔枝,《惠州一绝.食荔枝》中写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

每天吃荔枝吃三百颗,即使吃到上火依然乐此不疲,想想当时的宫廷里是很难吃到荔枝的,唐朝的唐明皇为博杨贵妃一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劳民伤财才将荔枝运到宫中,可见当时的苏东坡也借荔枝抒发了自己被政治抛弃于此,但他也能有政治无法触及的地方。

流落儋州,也就是海南,荒凉无边,抱着永诀的心情,在当时去了那个地方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期间写给友人的书信中说道“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突然有一天热爱生活的他却发现了烤生蚝这种美味,用酒炖制,后用火烤,天下第一美味也啊。

自笑平生为口忙

被贬惠州期间,一次饱餐后,东坡拍着肚皮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问周围的人你们说我这肚子里有什么,有人说满腹经纶,有人说大抵是美食吧,一旁的侍妾朝云说:“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听后哈哈大笑,知我者朝云也。在当时昏暗的政治下,自己一生坎坷,总是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不合时宜。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无奈之下将自己的才情赋予美食之中,是自己的喜好,更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他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无疑是多元的,诗词书画的才情自不用说,作为一个响当当的美食家,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却能贬到哪里吃到哪里,他能把美食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是多少人所不能及的。这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时刻迸发着光芒,照耀着我们后人前进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