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西北面,增城县境内,有个青網村,村前有一条云母溪。这条溪从百花林中流来,水清得可以见到溪底的游鱼。有一天,村中的何泰嫂在溪边洗衣服,忽然感到肚子痛,似乎是胎儿在腹中伸手伸脚。她想:莫不是要生产了。便收拾起衣服,抹干了手脚,赶快走回家去。
她刚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就望见窗外空中有好几片紫色的云霞,光辉闪闪,从东面慢慢飘来。她偏转头去又望见门外的空中,也有好几片同样的云慢慢飘来。这些紫云越来越近,似乎在她家屋顶缭绕。她非常惊奇,正想起床出去看个明白,那些云霞已经消失,婴儿生下来了。
生下来的是一个女孩,五官端正,眉清眼秀,一副聪明伶俐的脸相,很逗人喜爱。何女长到四、五岁,便能帮忙妈妈做家务。喂猪、喂鸡、煮饭、洗衣服,样样都干。村里有个老师教几个男孩子读书写字,吟诗作对。何女空闲时也跑去听讲。她一听就懂一学就会。长到十四、五岁时,她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并且会吟诗作对了。
有一天夜里,何女梦见一位白长须的老公公告诉她:村前云母溪对岸的小石山有许多石片,叫做云母片,把它磨成粉末,一天吃一些,日子久了,便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并且会长生不老,像神仙一样了。
第二天清早,何女便去取来一些云母片,磨成粉末,拌上井水,果然味道清香,非常好吃。她告诉最相好的同伴童童和阿琼。同伴吃了,却觉得很苦涩,咽不下去。都说何女是开玩笑,骗人吃石头。
何女吃了好几天,便觉得身体逐渐变轻了,走路也很快。她继续吃下去,果然能够飞行了。她说不出的高兴,便写下了一首诗:
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玉芽。
笑煞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因为开头有“凤台”二字,后来给凤凰知道了,它们便常飞到这小石山上来。人们也就索性把这座小山叫做凤台。诗的后面两句,说的是葛洪何必为了要找丹砂而想去当勾漏县令呢,吃云母片不是就可以成仙么?
有一天,何女告诉妈妈说:我要飞去罗浮山顶玩。妈妈以为她说着玩,谁知她真的飞去了。她常常早上悄悄飞去,晩上悄悄飞回。每次回来,还带了许多山果给妈妈,有蒲桃、香柑、沙棠、天稔子、木葡萄等等,都是平时不易见到的。
何女会飞的消息很快就被人知道了,从村里传到县里,从县里传到府里,一直传到了朝廷。当时做皇帝的是武则天,她下了一道圣旨,要把何女召进宫里去。
何泰夫妇很伤心,女儿要是进入皇宫,这一辈子就再也不能见面了。何女却轻轻松松地说:“不必担心,很快我就会回来了。”
何女被装饰得很华丽的轿子抬走了,轿前轿后还有许多威武的兵丁跟随着。他们不知走了多少天,跑了多少路,有一天,来到了一个驿站,他们歇下来休息。何女走出轿门,整一整衣裙,就飞上天空去了。
何女飞回了家乡,爸爸妈妈又惊又善,他们怕再出变故,便悄悄商量,赶紧给她选定了一门亲事。
谁知,到了成亲之夜,何女忽然不见了。她飞走了,她在房里桌子上留下了一首诗,说:
麻姑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去去沧洲弄明月,倒骑黄鹤听鸾箫。
她乘着月色,朝罗浮山飞去,飞到将近麻姑峰时,只见峰顶彩云缭绕,白鹤飞翔;峰腰石台上,麻姑和许多仙女正在歌舞宴饮,香风阵阵,仙乐悠悠。何女还未降下石台,麻姑已经向她扬起双臂叫道:“好呀,又来一位仙姑。”
麻姑是统领女仙的仙长。看上去像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可是,东汉时候,她就对人说已经过沧海三度变为桑田了。她长得非常美丽,只是手爪却像鸟爪一样。有一次,她和男仙的仙长王方平一起去探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蔡经看到她的鸟爪,心中暗想:如果背脊大痒,得她来搔痒,一定是很舒服的。谁知,王方平一下就察出他的心思,叫人把他鞭了一顿。再说何女,她一降下,便和女仙们一起唱歌跳舞,蓝采和、萼绿华、杜兰香等都在这里,她们玩到快要天光时,才各自驾着彩云或骑上白鹤,纷纷飞回各自的洞府去,只有何女和麻姑还没有走,这时,恰好有个道士要下山去,经过这里。何女便托他带个口信回家,说她有一对布鞋遗留在井边,请妈妈拾好。她望着周围景色,随口又念了三首诗,要道士去替她转述。她念的是:
铁桥风景胜天台,千树万树梅花开,
玉箫吹过黄岩洞,勾引长庚跨鹤来。
寄语童童与阿琼,休将尘事恼闲情!
蓬瀛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群真入紫微,故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这个道士也是有点仙气的人,他一转身就到了青网村,把遇见何女和她的嘱托,都对何泰夫妇说了。他们果然在井边找到一双布鞋。一抬头,还看见村边的一株荔枝树上,挂着一条绿带。取下一看,原来是何女的衣带,她昨夜飞过时,被树枝扯断的。衣带上有些散开的丝条却缠住了荔枝果。以后这株树所长的荔枝,中间都有一条绿痕,吃起来也特别清甜,人们把它叫做“挂绿荔枝”,说是何女留下做纪念的。可是,官府知道了,却要乡人年年都把这种留着仙迹的佳果送到朝廷。
何女成仙了,人们不再叫她何女,叫她做何仙姑了。还在村前建了一座小祠来纪念她。
何仙姑自从嘱咐过道士之后,便随着麻姑飞去。后来,有好几次回到罗浮山来玩玩,有兴致时,仍然写诗。黍珠庵里东壁上,就有她的亲笔题诗,字写得娟秀柔媚。可惜那块墙壁已经大半崩毁,诗也只剩下开头两句:
百尺水廉飞白虫,笙箫松柏语天风。
她也曾到小石楼上安放了一颗玲珑的小石,把它装点得更加好看。
至于麻姑,她是每隔若干时候,便来罗浮小住几天,并招集一群女仙来这里宴饮。这块地方,人们就叫它做麻姑台。近三四年来,不知何故,不见她们再来了,只有麻姑经常沐浴的山溪,还流着她脂粉的香气。不过,她用一块大青石磨得平滑光亮的梳妆镜,还留在那里,没有带走,大概还会回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