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被贬后,流放地多选在当时的苦寒偏远之地,如东北的宁古塔,西北的伊宁,南方则有岭南和海南。
唐宋八大家既是文人,还是政客。政治斗争中胜败乃常事,因此被贬实属正常。据说八大家中,只有王安石和苏洵没有被贬记录。王安石是天下第一牛人,只有他贬人,没人敢贬他。而苏洵虽然没有被贬记录,可他的两个儿子都分别被贬4次以上,这里只说老大苏轼东坡吧。
苏轼曾经自嘲自己的一生事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他对这三个地方印象深刻。
苏轼第一次贬官于湖北黄州(黄冈),因为远离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开封,上流社会的美食羊肉自然是吃不到了,于是这位乐天派美食家开创了食猪肉的新时代,可以说对中国的饮食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轼在黄州创造的“黄州东坡肉“,被评为“中国菜”之湖北十大经典名菜。
黄州东坡猪肉苏轼的《猪肉颂》自己百度吧。
苏东坡开创了食猪肉的新时代苏轼接着被贬惠州,当时的惠州可远不是现在深圳后花园的样子,依然是蛮夷之地。唯独水果,特别是荔枝喜人,苏东坡的胃口也是出奇的好。“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我不上火”本以为惠州是苏轼被贬之地的终点,没想到不久他又被贬到了海南儋州。初来海南,饮食习惯大不一样,我估摸着这个落差比去日本还要大得多。毕竟日本当时是一心一意照搬汉文化的。所幸的是,苏轼在此时的美食乐天主义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连小老鼠都敢吃了。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他称为“蜜唧”,就是生吃涂抹了蜜汁的小老鼠,筷子夹起,鼠叫一声,酱碟里一蘸,鼠再叫一声,送入口中一咬,鼠还有最后一声与苏东坡告别。
画面比较壮观,我就不上图片了了,各位读者自己脑补吧。
平心而论,除了文学家的帽子,苏轼戴起来比较合适外,其他政治家、哲学家,甚至美食家,他还都是不够格的。包括苏轼在内的很多中国文人,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才会被贬外地。
可是也只有苏轼,在贬官途中,嘴巴又得到了满足。这个也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要是当时的人们能够穿透历史,看到苏东坡今天巨大的IP价值,我估计待他再次被贬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就会如同如今日申办世界杯或者奥运会一般,申办东坡流放地。
这样皇帝还可以趁机再赚一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