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做道场是一种道教的法事活动(文化),演员都是道士,称为“先生”。一般在寺庙或农民家庭中演出,用于祈求平安、祭祀、悼念等。表演时间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两天、三天、五天、七天,每天至少演出二十至三十个(文化)节目;演出人数少则两、三个,多则达二十余人;演出内容融唱、念、做于一体,三者穿插进行,并有乐器伴奏。做道场的特点,一是与宗教结合,是法事活动的一种,二是唱、念、做结合,且有多种乐器伴奏,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为活泼,场面也十分热闹。
在古代,道场是两个概念,分别指“道”和“道场”,即道教和道教活动及场地。现在的年轻人对“道”和“道场”并不怎么了解。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见过这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道场。我这里所说的“小道场”,就是为大舅举行的、所谓能“超度亡灵”的、目前我县农村普遍盛行的丧事道场。真正意义的道场,要从“道”说起。远在古代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本土宗教——道教,同时期的庄子也是道教创始人之一。道教曾经在中国盛行,为中国的主要宗教。
到了隋唐时代,佛教从西方引入后,便迅速在中国蔓延发展,后来逐渐取代了道教在中国的主教地位,道教便随之逐渐衰落下来。所以,在中国到大地上随处可见佛教的寺院和宝塔,佛教所占的名山很多,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格局。香火旺盛的道教名山只有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安徽黄山的齐云山和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四大名山。道教规模较大的道观更寥寥无几,只有北京的白云观,苏州的玄妙观,广东罗浮山黄龙观,崂山太清宫等。佛教与道教,虽然教派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教行善的。
明末清初吴承恩、施耐庵的不朽名著《西游记》,其用意在于不使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与中国本土教——道教有什么冲突,也不想让他们厚此薄彼。于是,把佛教和道教揉合起来,让佛教的领袖们诸如如来佛祖、三大菩萨、四大天王、五百罗汉等等,与道教的领袖们诸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天王、二十八宿等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一团和气,使中国的宗教社会呈现十分和谐的局面,可谓用心良苦。
说实话,我认为道教开创的当初,其理论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主张“天地感应”“天地人合一”。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达到强身健体、延长寿命、趋吉避凶的目的。从而,能在大自然中得到自由,即成仙得道,修成正果。道教的信徒们在演绎道教理论过程中,设计了一整套的修炼仪式,即“道场”或“行醮”。通过诵经、吹打乐器、作法(各种魔术杂技)、祭神等等形式,以图达到天地感应、神灵庇护保佑、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的目的。这就是过去道士们举行的真正意义的“道场”。
道教经过历朝历代信徒们的不断继承、创造和发展,出现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和很多流派。历代信徒们还创造了庞杂的道教新理论,使之适用于炼丹、镇邪、驱鬼、消灾、治病、择吉、算命、风水、地理、相面、占卜乃至超度亡灵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本文开头说过,我所说的道场,不是实在意义上的道场,而是专指我县农村,至今还在流行和传承的一种草原葬文化——超度亡灵的“道场”。这种“道场”只不过是道教文化的一枝半叶而已。虽然这种“道场”只是道教文化的枝叶。但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活,甚至是经济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