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一根铁杖,一床薄被,游历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均“问奇于名山大川”的明代杰出旅行家徐霞客,在晚年的西南行中,两次进入贵州,游览考察了今独山、都匀、贵阳、安顺、兴义等十六县市的部分地区。

徐霞客塑像(资料图)

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一生游历中,“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其《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弃绝科举,放弃仕途,淡泊名利,一生寄情于山水,东渡洛伽山,西抵腾冲,北游盘山,南达罗浮山,足迹遍及当时两京十三行省,相当于今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可谓“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年,时年五十岁的徐霞客,开始了西南之游的“万里遐征计”。从家乡江苏出发,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进入贵州,到达终点云南腾冲,然后折返。

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游历。

徐霞客(资料图)

其《黔游日记》选录了《徐霞客游记》中的《黔游日记(一)》《黔游日记(二)》及《滇游日记》(从云南折返回贵州部分)。三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徐霞客在贵州期间的经历。

徐霞客在独山下司的活动,出现在《黔游日记(一)》文字中。

当时,广西进入贵州有一条古驿道(官道),从广西庆远府(今宜山),经荔波(明时属广西,清代划归贵州),到达独山、都匀,然后在平越(今福泉)与湘黔古驿道交汇。

年3月27日,徐霞客经由广西南丹六寨进入贵州,走的却是另外一条小路。

当时广西与贵州的分界,是独山的上、下司,亦即“一寨分隶两省”。民国《独山县志》“疆域”载:

又南一百三十五里至蛮广砦(寨)中交界,上半砦(寨)属贵独山,下半砦(寨)属广西南丹。一砦(寨)分隶两省,此为僅见。

难得一见的“一寨分隶两省”,在徐霞客的日记中也可找到印证:

五里,逾山界岭。南丹、下司界。

古道伸向远方

显然,徐霞客也敏锐地注意到了“一寨分隶两省”的独特现象。

……,遂行田塍间。共五里,过一寨,排门人,居人颇盛。半里,复排一门出,又行田塍中。一里半,叩门入旧司,门以内茅舍俱闭,莫为启。久之,守一启户者,无茅无饭而卧。

因为走的并非官道,入黔第一天,徐霞客带着仆人潘耒,宿于独山下司的旧司之地。当时下司土官杨国贤已经移居寨上(南寨),而旧司与南寨之间“南北相对,中隔一坞”。故当晚徐霞客在旧司等了很久,好不容易“守一启户者”,但最终“无茅无饭而卧”。

独山下司,原属都匀府独山州丰宁长官司,一称“丰宁下司”,又称“下丰宁司”。

明万历《贵州通志》载:“弘治八年(),置独山州,隶本府(都匀府,年设)”。独山州所辖丰宁长官司位于“州南一百二十里”,“元为都云(后改为‘匀’)定云安抚司地。本朝(明)洪武二十八年()改丰宁长官司隶都匀卫。永乐十七年()改隶布政司。弘治八年()改属州”。

民国年间《独山县志》,引清乾隆年间刘岱所修《独山志》载:“万历四十一年(),以丰宁下司三牌地方,分三埲一牌,为三埲土舍”。又载:“丰宁下司杨谊、杨诏争袭,大将军赵会议分置土舍,有委牌”。

丰宁长官司分为上司、下司,徐霞客《黔游日记》记载:

“上、下二司者,即丰宁司也。濒南界者,分为下司,与南丹接壤。

二司皆杨姓兄弟也,而不相睦。

今上司为杨柚,强而有制,道路开治,盗贼屏息。下司为杨国贤,地乱不能辖,民皆剽掠,三里之内,靡非贼窟。其东有七榜之地,地宽而渥优厚,桀赘指世风不太平尤甚,其叔杨云道,聚众其中为乱首,人莫敢入。

旧司者,下司昔日司治也,为上司所破,国贤移居寨上。

寨在南山麓,与旧司南北相对,中隔一坞,然亦无奇险也。”

徐霞客的这段记述,是明崇祯年间独山下司的情形。此记述,与民国《独山县志》所记相吻合。

徐霞客塑像(资料图)

徐霞客抵达下司旧司地时,已经是天黑过后很久。独山下司当时还是土司治地,故徐霞客经过时,并未有驿站、馆舍等投宿,只有饿着肚皮寄宿于农户家。

三月,乍暖还寒。所宿之地,找不到取暖的草,最后“得薪一束”御寒。他在《黔游日记》中写道“卧地无草,遍觅之,得薪一束,不饭而卧”。

徐霞客是“闲云野鹤”,这种生活,在他的“万里遐征”中,已属家常便饭。

二十八日平明起,雨霏霏下。余令随夫以盐易米而炊。余以刺索夫于南寨,国贤避不出,托言与上司不合,不敢发夫。止许护送者两三人送出境。余饭而待之,送者亦不至,乃雇夫分肩行李,从旧司北向逾岭行。

一夜饥寒,第二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徐霞客递“名片”到南寨,但下司土舍杨国贤避而不见,且以“与上司不合”为由,不派随夫,只安排“护送者两三人送出境”。

无奈之下,徐霞客让顾仆去找农户“以盐易米”,即以盐巴换了些米来煮饭吃。饭后久等,“护送者”还不到,徐霞客只有自己“雇夫分肩行李,从旧司北向逾岭行”。

共三里余,下至饿鬼桥,有小水自东北注西南,小石梁跨其上,御人者拦路抢劫的人每每横行于此。又北二里,逾岭,已为上司界。

徐霞客一行在上司“宿铺”(投宿于一位江西人经营的“铺”)。此后,一路直抵云南腾冲,这也是他西南行的终点。

徐霞客当年走过的路

仆人潘耒后来谈及徐霞客游历习惯:“其行不从官道,但有名胜,辄迂回屈曲寻之;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然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独山下司之行,也正印证了潘耒的说法。

独山下司是徐霞客由广西进入贵州的第一站。虽然只是越境而过,但徐霞客在此留下的文字记载,对今天研究“一寨分隶两省”现象,以及独山“上司、下司”,却弥足珍贵。(姜明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