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浮山图》
▲清董教增《罗浮山图》纵78.7厘米横7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北,据志书记载,因罗山、浮山相会合,故有「罗浮」之称。古来罗浮传为道家修行之地,自宋代苏轼贬谪岭南之后,作诗歌咏,罗浮之名渐为世人知晓。此幅罗浮山图,注明山区各景点,层次井然,寓有图说纪录的性质。
2.《梅雀图》
▲清戴洪《梅雀图》纵.6厘米横91.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竹丛老干,梅花盛开。上栖鸲鹆五,山雀二,跳跃飞止,悉备各态。竹叶作战笔双钩,气息古雅。
3.《花鸟泉石图》
▲清戴洪《花鸟泉石图》纵厘米横6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戴洪,生死时年藉贯均不详。高宗乾隆时,任职内廷画院供奉。擅长山水、花鸟画。他的画,以笔路纤细,著色秾丽见长,精美绝伦,深蒙乾隆赞赏。
4.《竹石图》
▲清戴明说《竹石图》纵.6厘米横53.8厘米石家庄文物管理所藏
绘怪石嶙峋,杂草丛生,一蓬翠竹蓬勃生长,荆棘间以其中。戴明说,字道默,号岩荦,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善书画,尤精墨竹、山水。
5.《春山胜事图》
▲清戴天瑞《春山胜事图》纵.1厘米横50.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在绢上用指头做画,并染以青绿。溪山幽胜,墨色相溶,若作者不点明是指头画,几与笔墨画无别。
6.《秋山落照图》
▲清戴天瑞《秋山落照图》纵.8厘米横6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峰峦重叠,林木相错,山陬水湄,亭宇相望。全作以指代笔,树石皆用指甲指头沾墨和水,细钩重染,意韵醇厚,毫无一般指画之野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