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像
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医学奖,她主要贡献是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一次阅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句子,深受启发,从中找到了提取的青蒿素的思路。
这位东晋的葛洪是中国古代的道学、儒学大师,在医学、化学等方面的影响巨大。他致力于炼丹方术与神仙养生,长期从事化学实验与民间医方研究,被西方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与炼金术士”。
晋关内侯葛洪之像
葛洪是江苏丹阳句容人,出身士族。他父亲早逝,年幼家贫,酷爱读书。白天砍柴挣钱,晚上勤奋学习,通读了大量儒家书籍。他个性内向,不好与人交往,没有游戏爱好,当时流行的游戏棋局与樗蒲他都叫不上名字。有两个人对他的兴趣发展影响很大,一个是精通炼丹秘术的郑隐,一个是研究占卜之术的南海太守鲍玄。鲍玄对他极为看重,将女儿嫁给他。
葛洪还有从军剿匪经历。吴兴太守顾秘任命葛洪为将兵都尉,土匪平定后,因为战功升任伏波将军。他甚至还受到东晋皇帝司马睿与重臣王导的重视与提拔,担任高官的名人干宝也曾引荐他做散骑常侍、大著作,编写国史,由于志趣不在于此,他都没有赴任。他自愿深入偏僻炎热的南方研究炼丹术,撰写了《抱朴子》,在书序中他谦虚表达了自己没有为官的才能,而有醉心于求道的理想。他通过炼丹实验与传统医学来获取长生之道,而非简单地寄托于神仙。
葛洪简介
葛洪主动请求到遥远交趾去担任县令,皇帝认为那里偏远荒凉,太屈才了。葛洪说,他去交趾是因为那里出产炼丹的材料,皇帝就同意了。到达南方后,广州刺史邓岳硬是把他挽留在罗浮山,从此他就在那里修道炼丹。他在罗浮山居住了很多年,在那里他一边养生修道,一边撰写著作,生活悠然,乐此不疲。
有一天,葛洪忽然给邓岳写信告别,信中说:“我打算远行寻师,近期就要出发了。”邓岳急忙赶过去和他告别。葛洪于是静坐在温暖的阳光下,像悠闲入睡的样子,与世长辞,时年81岁。邓岳到达时,也未能见上葛洪最后一面。入殓时,葛洪脸色像平时一样红润,身体柔软如生,人们抬起他遗体,发现轻如羽衣,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羽化登仙而去。
葛洪一生博闻强识,冠绝江东,他的著作数量超过了班固与司马迁。除了《抱朴子》,他还在各个领域留有著述。文学方面有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道学方面有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杂学方面有《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医学方面《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其中为屠呦呦带来重要启发的《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只不过是他搜集整理的一本为人们日常备用的药方著作而已。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历朝历代从来不缺少超高智商的奇人,他们有理论亦有实践,只要专注于某个领域,学则通之精之。可惜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把大多数奇人引向了政务场,在此耗尽了一生的才华,自然科学领域没有得到充分耕耘与开发。时至今日,诸多像东晋葛洪那样的奇人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相信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会愈来愈宽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