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位于江西庐山的一座全球最高阿弥陀佛像火遍全网,48米高的金灿灿大佛屹立在高山之颠,气势非凡,远远望去就令人肃而起敬,吸引着很多香客和游客。

但据了解,很多第一次去打卡的游客都走错了路,原本想去东林大佛的,却被导航带到了东林寺,到了东林寺没找着大佛,迷惑不已。

那么东林大佛和东林寺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分别处于庐山的哪个位置?东林大佛为何如此引人注目?这不得不细说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东林大佛不在东林寺内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北麓,因处于西林寺(就是苏轼写《题西林壁》的地方)以东,所以被称为“东林寺”。

东林大佛则位于庐山南麓,所在的地方叫“东林净土苑”,与东林寺相距约26公里,开车几乎环绕庐山半圈,东林净土苑属于东林寺的分支机构,于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建造,年底才完工。

东林净土苑最吸引人们的,就是那尊全球最高最宏伟的阿弥陀佛圣像,恢弘、大度、慈悲、威力,礼赞之心让人油然而生,这尊大佛被赞为当代最高水平的宗教艺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造东林大佛的所有资金,没有一丝商业气息,也没有相关部门的拨款支持,几乎全部来自于信众的善款,这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大约10亿,为了让佛身呈现紫磨真金色,大佛在铸造过程中,被融入了48公斤黄金。

一座隐秘于深山里的寺庙是如何募集到这么多资金?这恐怕还是源自于这座千年古刹深厚的佛教影响力。

东晋名僧慧远创立东林寺

庐山锦绣谷下的东林寺,是汉传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创建这座寺院的僧人,是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

千年古刹东林寺

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中华大地腥风血雨,反复地分裂混乱和南北征战让讲求报应和避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慧远是前秦著名高僧道安(中国佛教真正奠基者)的弟子,公元年春,前秦君主苻坚派其子苻丕围攻襄阳,襄阳告急。当时长居襄阳的道安为了保存佛教力量,无奈分遣弟子弘法四方。

最受道安重视的徒弟慧远带着四十多个弟子,南下荆州,本打算前往惠州罗浮山投奔师兄,但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慧远驻足看到了不远处的庐山,只见秀峦青峰巍峨耸立,云蒸雾绕,飞瀑高挂,真乃灵山秀水,是修身礼佛的好场所!

慧远决定不再继续前行,就在此处修身精进,弘扬佛法,于是在庐山脚下打造了龙泉精舍。这一年是东晋太元六年(公元年),慧远四十七岁,自此之后,慧远的名字和庐山难解难分。

慧远在龙泉精舍讲经论道,他擅长《般若经》,还精通儒释道,在讲经的时候常能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佛经义理,让大家一听便懂。许多人通过慧远的弘扬,信奉了佛教并皈依到他的座下。慕名拜见者源源不断,龙泉精舍越来越拥挤。

后来,慧远在西林寺住持的协助下,得到了时任江州刺史桓伊的资助,于公元年创立了东林寺。当时的慧远或许没有料到,东林寺将在他的影响力下,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与北方鸠摩罗什的逍遥园相并立,形成“南有庐山,北有长安”的中国两大佛门圣地。

位于香炉峰下的东林寺

慧远在庐山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社会化

慧远驻锡东林寺30多年,是他从事佛教活动最重要的时期。他大力发扬大乘佛教中的净土宗,并将净土信仰和禅学中的念佛禅观结合在一起。

所谓净土,是佛教中一个没有苦难的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及诸大菩萨、大善人的居所,环境极为优美,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概念。修佛人透过诚心念佛,求能在临终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在混乱不堪的南北朝,上至士大夫,下至贫苦百姓,都经受着割据战乱、国家分裂、生命朝不保夕的痛苦与惊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佛学来寻求内心的安宁。

慧远大师创立了以“观想念佛”为主的“念佛三昧”方法,因简单易行而深受僧俗两界的追捧。

即,在法堂中坐禅入定,观想佛的相好庄严。慧远这种在禅定中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过程,掺杂着对佛理的体悟。

慧远把坐禅念佛的体验以三昧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词致清婉,全国各大僧团和文人雅士都争相阅读,净土宗很快从士大夫开始,逐渐普及到中国社会各阶层。

慧远在东林寺还培养了一批对中国佛教史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的僧侣,如慧观、慧宝、法安、道恒、僧济、僧邕等等。

中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第一人

在东晋时期,佛经陆续由域外流传进中国境内,但没有形成体系,也很不完备。慧远深感法道缺陷太多,于是派出弟子法净及法领等数十人西行古印度取经,获得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梵本佛经。

慧远本人则在东林寺设立般若台对经书进行汉化翻译,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大发展,这个创举在此前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可以说,慧远是中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比《西游记》里的唐僧要早上数百年。

慧远超高的智慧、博学多识的才华、为法忘驱的精神,甚至赢得了当时朝廷和名仕阶层的尊重。

据记载,以跋扈闻名的东晋擅权将军桓玄曾大力灭掉各地沙门,却唯庐山除外。

恃才傲物的文坛领袖谢灵运也因钦佩慧远大师,为其在东林寺的东西两侧各挖池塘,并种满白莲,后世便将慧远大师创下的社称为“白莲社”,净土宗又被称作为“莲宗”。

时过千年,东林寺内的莲池依然清香四溢

据晋代阙名《莲社高贤传.不入社诸贤传》:“(谢灵运)至庐山一见远公(僧慧远),肃然心伏,乃即旨筑台,翻涅盘经,凿池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

白莲结社

慧远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佛教社团——白莲社。

公元年7月,慧远邀请刘遗民、周续之、毕颖之、宗炳、雷次宗、张野、张诠等学者居士以及高僧,共人齐聚东林寺,由才识与修为俱佳的刘遗民居士起草《发愿文》,在般若台阿弥陀像前,共同敬香立誓“勤修苦行,矢志求生西方净土”,中国最早的佛教社团由此诞生。

北宋画家张激以此故事为题材,用连环画的形式作了一幅水墨长卷画——《白莲社图卷》,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请将手机右转90度欣赏↓↓↓

莲社成立后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