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北人来说,杨梅可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水果。说它熟悉,是因为大家多多少少都吃过或见过杨梅干、杨梅蜜饯、杨梅罐头等食品;说它陌生,是因为一直以来内地市场上很少能见到新鲜的杨梅。不过,大西北见不到鲜杨梅已成过往,随着冷链储存运输的发展,还有哪种水果运不来吃不到呢?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宋·平可正),农历五月正是杨梅上市的季节,不管你喜不喜食这酸出故事的水果,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藏在这“果中玛瑙”背后的故事。
酸出故事的水果
杨梅,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水果,原产于中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关于杨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浙江余姚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在发掘该遗址时就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多年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了。而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更出土了盛有杨梅的陶器。这些有关杨梅的考古学发现也许太学术了些,要生动鲜活咱们就讲讲那著名的望梅止渴——
话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次曹操带兵出征找不到有水的地方,眼看士兵们口渴难耐,曹操挥鞭朝前一指对大伙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兵士们一听,条件反射似的嘴里就流满了口水,一下子感觉不那么渴了,就凭想象梅子的酸味让士兵们挨过一时的口渴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画饼不能充饥,望梅却可止渴。想一想都能酸出满嘴的口水来解渴,杨梅确实酸出境界了。但杨梅酸出天际是过去式,随着品种的不断改良,如今的杨梅已经足够香甜啦,那是一个——酸中带甜回味无穷。
欲与荔枝比高下
谈到杨梅,我们顺便也提提因杨贵妃而名满天下的荔枝。杨梅与荔枝差不多前后成熟上市,且它们都是南方佳果,确实可拿来一起谈谈。苏东坡那首著名的荔枝诗,全诗可是这么写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其二》)。诗中不但有荔枝,也是有杨梅的,但此诗明显是抑杨梅而褒荔枝。荔枝可以说是杨梅最大的竞争对手了,因为历史上有杨贵妃“加持”,荔枝地位非凡。在诗文中,也总被拿来和杨梅对比。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据说后来东坡先生迷途知返了,留下这样的评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瞧瞧,不但福建、广东的荔枝,连咱们凉州的葡萄都拉来作比了,且都不如杨梅呢。
既然杨梅比荔枝强,为什么杨贵妃喜荔枝而不喜杨梅?这又有个缘故。大家知道,杨贵妃吃的荔枝是要快马加鞭送至长安的,可是,便是快马加鞭跑死几匹马杨梅还是不能趁鲜送到贵妃嘴边。因为杨梅的保鲜恐怕更困难呢,如果说荔枝的美味是以天为单位流失,杨梅可以说是以小时为单位的。如果古时候杨梅也能如荔枝那样千里迢迢及时送到那个贵人的玉盘里,恐怕它也早如荔枝那样闻名古今了。不过,没关系,贵人不加持,文人却钟爱。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李渔就极度痴迷杨梅,他公开宣称:“南方珍果,首推杨梅。”
杨梅果肉红到发黑似玛瑙,酸中带甜口味独特;荔枝果肉莹白如玉,清甜鲜香。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杨梅、荔枝也是各人各爱罢了。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陈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