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记载的浮山是一座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部的山。浮山的总长约为18公里,主峰海拔超过米。据传说,尧治水有功,因此这座山也被称为尧山。浮山的名字来源于尧时期的洪水,其他山都被水淹没,唯有浮山如同浮在水面上一样。唐穆宗李恒的陵墓——光陵就位于浮山上。此外,浮山在山海经中还有其他记载。
据《山海经》记载,浮山西百二十里,山上有盼木,长着像枳一样的叶子却不会扎伤人,还有木虫居住在里面。此外,浮山上还有一种名为薰草的草药,它的叶子像麻,茎是方的,花是红色的,果实是黑色的,气味如同蘼芜,佩戴它可以治疗疠病。
那么山海经原著的浮山,又是如何被描述的?先看原文:
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xiù)如靡(mí)芜②,佩之可以已疠。
原文翻译是这样:浮山,山上到处是盼木,它长着积树一样的叶子,却没有刺,一些虫子就寄生在叶子里。山中有一种草,它的名字叫熏草,这草的叶子与麻的叶子相似,有方形的茎干,开红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气味像靡(mí)芜,把它戴在身上可以治疗麻风病。
浮山的名称在各地也有很多地方以浮山为名,如广东茂名的浮山岭、饶平的浮山、罗浮山,安徽枞阳县的浮山,山东青岛的浮峰山,浙江杭州的浮玉山,山西的东、西浮山等等。
这些地方的名称来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历史或地质原因,该山曾经或看上去像浮在水面上的样子;二是该山上多产“浮石”,又叫江沫石、蜂窝石,即火成岩多孔块状物或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的骨胳,能漂浮在水面上的那种。
浮山在《山海经》中被描述为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是许多神仙和神兽的居所。它也象征着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神话传说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原文出自:山海经原著!未完待续…本文若与原著描述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