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进行时#

以咬文嚼字之诚心,求中华经典之要旨。大家好!我是幸运的大刀刘。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译注《王财贵(1)倡印感应篇汇编序》的第一段。

天地之间

太上感应之篇,简言之,以因果感应之理事(2),劝人为善去恶之文也。不知其作者为谁。或云葛洪(3),学者未必信也(4)。至于语托太上,称天立教(5),尤渺渺乎不可究诘焉(6)。自赵宋以来,流传不替(7),著录于道藏(8),是符箓、丹鼎、行功、修炼之外(9),道教中第一部淑世之作也(10)。全篇只千百余字,而理事俱到,其中列举世间常犯过恶两百余事以警人,巨细靡遗,不惮其烦,若悯人偶一不慎而蹈之,以罹祸灾者(11);其意恺恺然(12),其言蔼蔼然(13),而其正义之气森森凛凛然(14),如有鬼神之鉴临(15),读之令人惶恐悽恻,愧不自安。

(1)王财贵:年4月10日出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现任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专任副教授、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年,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几年来,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美国、东南亚演讲多场,掀起了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风潮。

儿童读经

(2)理事:道理与事相。事一定有理,理一定有事。事上见理,理上见事,理事一如,不可分割。

(3)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丹阳句(ɡōu)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罗浮山

(4)学者: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

(5)称(chèn)天立教:顺应天道,建立言教。称,符合。

(6)渺渺:悠远,久远。究诘:深究追问;追问原委。

(7)替:衰败;衰落。

悠远

(8)道藏:中国道教经典的总集。道经从六朝开始汇集,唐代开元(-)中汇辑成“藏”,并编有《三洞琼纲》目录。宋初有《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其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中的《政和万寿道藏》。明代的《正统道藏》包括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书,为现今通行本。内容十分广泛,除道教经书外,还涉及医学、化学、生物、体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其他论著。

道教经典

(9)符箓丹鼎: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箓术起源于巫觋(xí),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qū)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丹鼎派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丹鼎派最早由古代的神仙家发展而来。丹鼎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著作是《周易参同契》,该派奉为万古丹经王,对后世炼丹家影响极大。魏晋时,葛洪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丹鼎派以炼外丹为主要特征。宋、元以后,由外丹转向内丹。全真道南北宗都属修炼内丹一派。

全真道

(10)淑世:济世。

(11)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

(12)恺(kǎi)恺然:快乐,和乐的样子。

(13)蔼蔼:和气,和善。

(14)森森凛凛:森严可畏。

(15)鉴临:审察,监视。

《太上感应篇》,简要地说,是以因果感应的道理与事相,来劝人为善去恶的文章。不知道作者是谁。有人说是东晋的葛洪,做学问的人未必相信。至于有人假托太上的话,顺应天道,建立言教,这种说法就更加深悠渺远,无法深究考查。自赵氏宋代以来,《太上感应篇》就流传不衰,记载在道家经典总集中,是道家符箓、丹鼎、行功、修炼等众多典籍之外的第一部济世之作。全篇只有千百余字,而道理与事相非常全面,其中列举了世间常犯的过恶之事达两百多件,用这些例证以警告劝戒世人,大事小事无所遗漏,不嫌烦琐与麻烦,像是在怜悯世人万一不小心犯了过恶,就会遭受祸患灾难。篇中的用意充满和乐,用语是那么和善,而其中的正义之气让人感到森严可畏,如有鬼神在审察监视,读起来令人惶恐悲惧,深觉惭愧,难以自安。

今天的解读就分享到这里。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欲知更多精彩,请听下文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