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你对道教历史了解吗?请听小编为你简述中国道教人物略

引言:大抵言发展者,皆以史做论。小子似古人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流也。但闲散之外好追求史林掌故以资谈柄,再者,家传道统有待继承整理发展,兼此二因怀以私心,今就目所视及大胆述一简要道教人物略。以公同好。知者罪我,不知者哂我,亦是一大乐趣也。

一、道教学术思想的演变及起源

《庄子》有载皇帝曾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大抵言集大成者吧。司马迁曾言“皇帝者,学者之共术也”。凡言学术者皆从此出也,道教学术自不例外。更何况道教又称“黄老之术”,但言皇帝之学术则无书可考。

皇帝先后时期是道教学术思想的雏期,诸如在应用以及理论等科学而言:发明了指南车和九章历算;远取诸象,近取诸物,归纳了八卦、五行学说,从而统摄万物;观察天体变化而创天人相应的养生医药学说。在人文思想方面认识到天地鬼神万物皆是一体同根——“道”的本原,即形而上的本体论。这是后世天道观的依据。

从《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尧舜禹三代时期的思想大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备。如《尧典》载“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这就是尧的立政首务即探求天体规律。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来制定历法,教导人们按时节从事生产。这就初步建立了一个天道观念,顺天应人。又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舜继位后同样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泽进而通过祭天等仪式(神化)建立了人文信仰。《大禹谟》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由此可知,到大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已然成熟。

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演变,道教学术思想趋臻完备,史称夏代的文化为尚忠阶段,而商汤则称尚鬼阶段,夏商的发展主要在于形成了天干地支与八卦五行相互配合,加以天神的概念,用来解释人事、事物的理论,具有宗教色彩。周时期经三圣人(文武公)的努力,归纳了一套完备的人文文化体系。以《易经》为例,为后世各家各门所宗,孔子尤赞。而亦属“道”。

以上是道教学术思想的根据,而道教思想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古时科学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名,学术鼎盛。在此之外还有专事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与杂家会合者自成流派,但不被重视,遂被称“方伎之士”。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建制与学术上立求统一。但到后期考虑到身后问题,从而学古“封禅”祈天保佑,炫耀自己。之外迷信神仙方士,派人求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可见其时神仙学说的活跃。这也是“烽书”之时把方伎类书未置禁例,从而奠定了后期道教的发展。

汉朝初期文景之治就是运用“黄老之术”的典范。及至汉武帝也如始皇一般,兹不赘述。到东汉时期,其治国方针亦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但由于光武笃信图谶之术(也就是阴阳术数预测之术)。所以东汉以后的思想大致是偏向象数的易学思想和上古时期祝由、符箓的图腾观念,前者夹杂预测之学而神秘化,后者神化而深入民间(如今日湖南辰州祝由和甘肃通渭甘谷一带的道家术数也多由此而来。)

二、道教的建立与道教的充实完备

众所周知,道教由东汉末年桓灵时代沛国人张道陵所创。张道陵生于光武十年(公元34年)驾鹤于桓帝永寿元年(公元),享年一百二十一岁。本是太学诸生,通诗、书、礼、易、春秋。到了晚年感叹读书无益遂求学于长生之道,自言得皇帝九鼎丹法。后闻蜀人纯厚,易于教化,乃携弟子入蜀。《三国志·张鲁传》载“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学者,出五斗米,故世称米贼…”故后世称为“五斗米道”。陵逝前传于子衡曰“此道只传张氏子孙”衡遂行其道,衡死鲁继之。后来张氏子孙,又迁居江西龙虎山,自宋元以后,历代封尊为天师即“张天师”。

在此间,有吴人魏伯阳据《周易》、老庄、神仙丹道学说融而著《参同契》,此书被尊为千古丹经鼻祖,其人被后世称为“火龙真人”。

到汉末灵帝中平元年,巨鹿人张角称事黄老之术,以妖言惑众。后谋反,众皆头戴黄巾,史称“黄巾之乱”。后三国时有左慈,于吉等著名道士。皆是时代使然。

道家在汉末一变,有了张道陵的道术,成为了龙虎山天师世家的道统。到东晋时期,有一许旌阳许真人在江西以道术整治南昌、九江间的水利,后传功成之日,拔宅飞升。《十二真君传》载:“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举孝廉,拜蜀旌阳令…”许真人以弘扬忠孝为立德之本,以立功济世为利民之基。其道修炼方法注重男女夫妇双修,具房中正统法术。并谆谆告诫“非具大功大德者切勿妄图”其作风与五斗米道形同而实异。同时期,在广东罗浮山有抱朴子葛洪修炼丹道,葛洪著作颇丰,为后世丹经及医药养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再后到魏晋时期,这一时期,众所周知天下大乱,文人人雅士大都趋势避乱,大兴清谈之风——史称“玄学”。是以“三玄”之学即《周易》、《老子》、《庄子》的丹经思想追求快乐自由,向往神仙而大兴追求神仙之风,朝廷社会名流个个服食“五石散”,诸如嵇叔夜、王仲宣之流。“五石散”大抵是矿物类具温阳之品吧。嵇叔夜所著《养生论》有载服五石散之功用。斯可见尚仙之风也。

在此后北魏这一时期,由于佛教的渡东,新宗教的兴起。道教开始排斥兼佛教而组织自己力量,此时领导道教的人物是北魏天师寇谦之。史载:“寇谦之,字辅真,雍州人,早好仙道。修张鲁之术……”至此时,道教从张道陵创教经寇谦之组织,道教基本定型。

自寇谦之创建天师道让道教成为宗教之一后,其影响也是根深蒂固。南朝就有著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致力于佛道两教的融和研究,如其《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与梁武帝师友之谊。史载”梁处士陶弘景,仕奇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梁主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书,焚香虔读…国家每有大事,必先咨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可见陶弘景在政坛之影响之一斑。但陶弘景一生之学究方向是致力于修道炼丹。到此时,道教已经完备,在社会宗教中自成一派,这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道教的发展壮大

任何宗教的发展壮大,除了基于广大群众信仰之外,很大德原因取决于执政者,道教自不例外。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李世民“攀宗引祖”,光耀门庭,封老子为“太上老君”,诏封道教为国教。当然唐太宗是注重佛道两教的。如隐士孙思邈,一生修习丹道之术,兼而通晓佛法,在医学养生方面贡献很大,享年一百四十余岁,民间奉为“药王”。再如众所周知的玄奘取经就是太宗所派。

再到玄宗时期,《老子》、《列子》、《庄子》三书便正式改名为道教真经即:《老子》称《道德经》、《列子》称《清虚经》、《庄子》称《南华经》。玄宗曾使杨玉环皈依道教,道号“太真”。此风影响甚大,首开女道士之风,流弊遗风亦多。由此,道教之隆盛空前。

由于这一优势,道教迅速开花,并且结果。首先是吕纯阳吕真人。吕洞宾史书无载,但深入人心,到处可见纯阳真人的祠庙道场。明清之后,加以小说渲染更是影响非常,如著名的“八仙过海”。吕洞宾的宗旨还是以东汉正统道家魏伯阳的丹法为宗。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道教道统。唐这一时期的道教有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

到了五代,受战乱影响,各种文化都发生了变化。后到宋朝,受儒释道三教得影响,从而出现新的思想,即儒道归元及理学思想。说道儒道归元那么首先有一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抟(希夷)老祖,陈抟被后世尊为神仙的宗祖。但其学术不同于丹道学派,如著名的象数易学的“太极图”、“河洛理数”学说直接影响了宋朝理学大儒。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直接援取陈抟学说思想。后来邵康节学说及朱子《周易集注》都在书首以太极图、河图、洛书等而大加流行。

史载“陈抟字图南,毫州真源人…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自言尝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移居华山云台观…著有《指元篇》等…”。此即是宋初陈抟创立的华山道派。

宋朝有著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笃信道术,由是道术之风大行,有许多道士也由此平步青云。如方士王老志、林灵素。后有甚者,欲改佛教寺院为道观。“道君皇帝”的封号也是由道箓院上章册封的。林灵素善术故而取宠于徽宗。(徽宗本艺术天才,惜错坐龙椅,糊里糊涂的送走了大好河山,被金军所俘)。在这一时期,正统道教南宗也由然兴起。南宗丹道是张紫阳所创,著有《悟真篇》。主张性命双修的丹法。史志载“张伯端,天台人,少好学,晚得混元之道。宋神宗熙宁间,游蜀,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之诀,乃改名用诚,字平叔,号紫阳山人……”。后从此道者有琼州白玉蟾。自此道教鼎盛,也在此期道教发展壮大,此体现在宋真宗神道设教,确定张天师世系,汇编道教名著《云笈七籖》。这为后来的流派发展做了伏笔。

四、道教的新兴流派

自北宋南宗丹道兴起后,逐渐有了道教的开花。首先是陕西终南山王重阳所创的全真教,从学者有著名的全真七子(马钰丹阳子、谭处瑞长真子、刘处玄长生子、丘处机长春子、王处玉阳子、郝大通广宁子、孙不二清净子),这是我们看的最多的,也最熟知的,这一新兴道教从乱世而立,大有入世肩负国家兴亡大任的用心。重阳真人后长春子丘处机发展了全真教,重阳真人化后,丘处机等四师兄弟庐墓三年,尽弟子之礼。后来遂独居龙门修道,故称为北宗龙门派。

后金人入侵中原,成吉思汗对他崇敬有加,曾请他出山。也是这一原因,成吉思汗曾赐于丘处机虎符玺书,其弟子们也以此救了许多国民免于杀戮。此亦大功一件。也是源此,元朝建国时曾敕封张天师世系。此时亦有刘德仁所创的大道教和萧抱珍所创太乙教。

至明朝时有著名的神仙周颠和道士张三丰,张三丰的道统仍是以性命双修为丹法。其流风影响至今,诸如气功吐纳,男女采战等江湖术法皆宗张三丰为祖师。史志载“三丰号元元子,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人,张仲安第五子,寓居凤翔宝鸡县之金台观修炼……”。

明末后自纯阳,紫阳后主要分化为四派:嘉靖间,东派以陆潜虚为主,宗双修之法。清咸丰间有西派以李涵虚为主,以性命为宗。南派远承紫阳真人,旁出多门。北派自长春子之后成为道教龙门派的主干。在此之外还有伍冲虚和柳华阳师徒为主的五柳派。此派大抵附会于神仙妖术,主张炼气还精的内功丹法,幻出化身成仙的学说。此一派流传甚广,民间最甚。自此之后,道教也逐渐衰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