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山海经共读‖南山经16-:21来自风清语文

(一)通读一遍,找出古字古音,精讲原文

①句余山在现在的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于是将此山取名为句余山。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越勾践24年,越王勾践所筑。《十三州志》记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伯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

②山海经里金玉多。金,是金属的统称,也包含黄金;玉,是石之美者。山海经中共有处产玉石的山河,于是当代学者认为,中国的玉石文化的发源,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神话信仰,远远早于文字文明的历史。并且中国的国,中间也是一个玉字。

玉体现了上古价值观,代表神灵,代表神秘变化,也代表不死的生命,是沟通天神的神圣媒介物,与龙的功能相似,由此构成了山海经独特的核心价值。

《西山经》里讲到黄帝种玉:“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服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mì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黄帝种玉,玉是有生命的,以此敬重天地鬼神,为良为祥。

《海外西经》还讲到夏启佩玉璜升天:“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也可见玉在天神往来中的媒介作用。

晋代郭璞也认为,筮御飞龙,果舞九代,是融是挥,玉璜是佩。对扬帝德,禀bǐng天灵海。

玉与龙的作用相当,代表上古的价值观。

①浮玉山:浮玉山,常与罗山合称为罗浮山。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

②具区:就是现在的吴县西南太湖,《尚书》里把它叫做震泽。太湖是五湖的总名。诸pí:这里是水名,上文也出现过诸pí,是山。这里是同个名字,但不是同一物。古字中,诸与渚zhǔ通。小洲曰渚,渚也是古水名,在常山中丘逄山,东入湡水,后来被埋了。

③苕水:《水经注》云,山阴西四十里有二溪,东溪广一丈九尺,冬暖夏冷;西溪广三丈五尺,冬冷夏暖。二溪北出,行三里至徐邨cūn,合成一溪,广五丈余。

④鮆zī鱼:鮆zī有四种读法,第一种将支切,念zī;第二种仕知切,也念zī;第三种浅氏切,念cǐ;第四种疾智切,念zì;第五种自尔切,念jì;第六种子智切,念zì。这里选第一种读法。鮆zī鱼狭长,但是单薄bó,头长,大的有一尺多,今太湖中很多,也叫刀鱼。

①四方而三坛:形状如人筑壇相垒也,成也是重的意思。为壇三成,重垒而得壇。所以叫成山。

②青雘:青雘是一种青色的矿物颜料,就是现在的石青、白青之类。古代常用作涂饰用。青,最初是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由于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的成分没有固定的比例,所以共生矿的颜色呈蓝绿色,或绿带蓝色,或蓝带绿色,在颜色词不多的古代,这些介于蓝绿之间的颜色便统称为青。

③黄金:今永昌郡水出金如穅,在山中。《华阳国志》曾记载,澜沧水有金沙,洗取融为金。砂金是自然金,云南的砂金主要产于江河沿岸的冲积中。砂金又分为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前者也叫水金,江金,糠金,狗头金。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讲到,永昌郡包括云南大理、保山、德宏大部分地区以及临沧、西双版纳部分地区都有砂金,大小如小米粒,是正黄色。

①会guì稽之山:会稽山在现在的会稽郡山阴县南,有大禹的坟冢和大禹凿的井。当时大禹到了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为会稽。所以会稽山,是古防山,也叫茅山,棟dòng山。公元前年,大禹大会诸侯于此。“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会后病死而葬于此,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②砆fū石:也叫武夫石,像玉,现在长沙的临湘有。赤地白文,色葱茏,不分明。是石之次玉者。《战国策》里有记载,西门豹被任命为邺令时,曾向魏文侯辞谢。魏文侯说:“您去吧,一定能成就您的功业,成就您的美名。”西门豹说:“冒昧问一下,成就功名有方法吗?”魏文侯说,有方法。那些乡邑里先予众而坐的老者,您进去访求其中贤良之士并以礼相待,再找一些喜欢掩盖别人优点而喜欢张扬别人缺点的人来参照检验他们。事物多似是而非,深色的狗尾草幼小的时候像禾苗,黑黄色的牛因有黄色而像虎,白骨往往被疑作象牙,武夫石与美玉相类似,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

武夫石无法与美玉相媲美,所以是石之次玉。

①列塗:也叫是涂山。《说文解字》将涂写成嵞,也叫上会稽山。

(二)古文字专题研究

(三)神话专题研究

(四)收上周作业,并点评讨论。

作业及征集问题集中反馈如下:

1、羽山等有代表性的山川传说;

2、先民是如何炼铜铸铁。

先民很早就知道用湿法炼铜了。湿法炼铜就是把硫酸铜或碳酸铜溶于水,成为胆水,然后把铁块放到溶液中,铁离子会置换出铜。

铁是银白色的矿物,延展性好。《山海经》中有大量出产铁的地方,比如:

《北山经虢guó山》: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guó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qū。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tuō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北山经潘侯山》: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zhēn楛kǔ,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máo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北山经柘山》: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北山经维龙山》: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于大泽。

《北山经白马山》: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北山经乾山》: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古代开采的铁矿大部分为地表风化的残积、堆积矿和江河岸边的铁矿,以及露出地表的浅部铁矿。先民在采矿时逐渐掌握了规律,除了注意矿物的共生关系外,还根据其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敲击声等来寻找与辨别,于是《山海经》就常有“其阳多……,其阴多……”的表述句子。

关于炼铜,《山海经》里有三座山不能不提,分别是荆山、首山、昆吾山。

《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首山位于河南襄城县,黄帝晚年时,命人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脚下铸了一只鼎。鼎铸成后,就见有一条盘曲夭矫的巨龙,从天空中降落下来,垂着颈下的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应铸鼎而功德圆满,上天庭享福去了。

黄帝铸成了三只宝鼎,不久就失传了。后来他的八世孙昆吾继承祖业,继续炼铜铸鼎。大禹也在荆山炼铁铸成九只鼎,来亨觞上帝鬼神。

在《逸周书大聚》中写道:“乃召昆吾,冶而铭为金版,藏府而朔之。”昆吾在历史上以青铜冶炼铸造而得名。

昆吾还是山名。

《墨子耕柱》讲到,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昆吾山,是炼铜的所在。夏帝启命令蜚廉去山上采金,在昆吾山炼铜制成了鼎,于是叫他的臣引白蕴杀了一只鸡,把血涂在白若的龟上,说:“鼎的形状四方而足,不用生火它自己会烹,不用移动而自己藏匿。用它在昆仑虚上祭拜。”《山海经中山经》里记载,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几处相互映证可得知,昆吾山的铜产量高,是炼铜筑鼎的地方。

大禹炼成九鼎,与泰帝的一鼎、黄帝的三鼎不同。泰帝的一鼎,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黄帝的三鼎,象天地人;大禹的九鼎,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