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朋友“罗浮山人”在罗浮山下发现了古代“香碓”的遗址,我很感兴趣,一直想请他带路去实地看一看。上周末去了一趟,但赶上下雨,进山不方便,没有看成;这周末天气转晴,迫不及待地再约“罗浮山人”,终于得偿所愿。

所谓的“香碓”,就是古代的罗浮山民利用山溪水流的作用,在溪水旁建造水碓房,从山上采来有香味的树叶,利用水力冲击水车,带动石碓将树叶舂成粉末,作为制作供奉神佛的香火的原料。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载:“香碓,罗浮为多。罗浮众香之薮,其树木多芳辛酷烈。……山人每采树之鳞甲名薰陆罗香者,及枫、桂、鸡藤、水松之属,以轓车车水,水激处,百杵齐举,而黄屑成焉。乃以浮滠载之,沿罗阳溪而下,售于广、惠二州。”如今,罗浮山的香碓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古籍的记载,令人神往。

鹿角坑溪流

由“罗浮山人”带路,我们到实地去察看了香碓的遗址。他发现的香碓遗址,都在罗浮山东麓鹿角坑旁,目前有两处。其中一处在现在的一个杨桃果园内,是一块长达2米多的石构件,保存完好,中间有6个凹槽。经判断,它是固定木碓的石基座。这块石构件被人全部挖出,用作果园里小菜园的围栏。我们猜测,它并不在原来碓房的位置,是后人搬过这里来的。不过,原来的碓房应该也在附近,因为它重达数千斤,人们不会费那么大劲从很远的地方搬过来。

另一处香碓遗址,在沿鹿角坑往里走不远处的机耕路上,一块同样的木碓石基座大部分埋在土里,只露出顶部。不过,这块石构件不是完整的,断了一半,只剩下3个凹槽。在这处遗址旁,我们还发现一块有圆形凹槽的石构件残部,我们认为它就是香碓的连体石臼残件。在旁边,还可以发现残留有石墙的遗址,我们判断这里就是当年的碓房之一。

实地勘察古代香碓遗址

在溪流的另一边密林中,发现有古桥的遗址;沿鹿角坑往上再走不远,密林中有废弃的古村遗址,残存建筑的墙基、门墩,还有半个石磨。“罗浮山人”说:他们当地的老人都不知道这个古村住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他怀疑,这个已经消失的小村,跟那些香碓遗址可能有着某种联系。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到:当年那些香碓舂出的香粉,“以浮滠载之,沿罗阳溪而下,售于广、惠二州”。罗阳溪,就是从鹿角坑流出,流经澜石村的那条小河,现在叫做澜石河。“浮滠”,就是筏子。现在的罗阳溪看上去已经不能行走小船了,但在古代却可以,几百年来,环境变化如此。怀想当年,罗浮山的香粉用小筏子通过罗阳溪运出,转入沙河、东江,再转大船卖到广州、惠州等大城市。所以屈大均说:“其香以天生,而末以水成,不费筋力,又有溪流以输运,真栖隐之幸也。”制作香粉的原料是山上天生的,制成香粉又用水力而不用人力,还有溪流把香粉运输出去,这就是罗浮山给予人们的恩赐啊!

第一处香碓遗址,就隐藏在这片杨桃园里

杨桃园主人在收杨桃

隐藏在杨桃园里的香碓石构件

保存颇为完整

局部

另一处香碓遗址在机耕路上

应该是断了一半,只剩下3个凹槽

一旁的连体石臼残件

小溪另一边的古桥,罗浮山人说原来有两根石板的,现在只剩一根了

密林里的村落遗址

残留的门墩

古村遗址里的石磨

今日的罗阳溪,已经不能行走小船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