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m/
虞集世称邵庵先生,元代诗人。南宋丞相虞允文后人,祖辈皆负文名。自幼聪敏,少年时师从理学家吴澄。曾任大都路儒学教授、太常博士、奎章阁侍书学士、通奉大夫等职。学识渊博,精于理学,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风含蓄典雅,深沉雄健,与揭傒斯、范梈、杨载并称“元诗四家”。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虞集的词现存二十余首,内容多写闲愁情思。通过他的一首《苏武慢》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出来。这首《苏武慢》从词的内容来看,应是创作于其晚年告病回乡之后。全词描写了虞集深秋季节水上行船的所见所感所思,其中隐见道家“白日飞升”的思想。苏武慢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乘雁双凫,断芦飘苇,身在画图秋晚。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上阕写深秋水上之景。开篇“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三句写水上行船之事。虞集独立船头,看山回岸转,晚霞满天。一个“聊”字写出了虞集寂寥孤独之感。“乘雁双凫,断芦飘苇,身在画图秋晚”三句写深秋水上景色,这里几只大雁,那里几只野鸭,水面上漂浮着枯萎折断的芦苇,秋日萧瑟之感顿生。“身在画图秋晚”是对前文的总纳,虞集看眼前景色,觉如入画中,故而用流畅自然的笔调,为读者寥寥勾出这一幅深秋枯败图。“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三句写虞集夜间在船上的所见所闻所思。夜里下起了雨,哗啦啦打在沙滩上,夜风吹得烛火摇摆不停,营造出一种寂寞清冷的氛围。在这样的深夜里,虞集并未安睡,而是以读书来消磨漫漫长夜。因何不睡?“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原来是思念故人,心潮起伏的缘故。这几句化用“咫尺天涯”意,谓离别之后,即使相距很近,却再难相见。下阕四句“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紧承上阕词末“咫尺路遥人远”语意,以梦中不见表达对故交的思念之情。“洛下书生”出自《晋书》载谢安典故:谢安为洛下书生咏诗,因鼻子有点儿毛病,因而咏诗的声音非常低沉,结果东晋名流非常喜欢这种声音,向他学习却达不到那种效果,有的人就用手掩住鼻子咏诗;“襄阳耆旧”指的则是《襄阳耆旧记》,书中记载了襄阳人物以及城市风貌等。这里两者都是指代虞集的旧交故人。接下来“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三句描写了虞集晚年时的生活状态,因为见不到故交而倍感孤独,只能像李白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浮丘”原为神话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是虞集自指。末六句“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为虞集的想象之语,因前文以仙人浮丘公自居,故而这里写出了虞集对飞升成仙的向往。前三句写雪停春至,虞集在家乡的华美楼阁中备下酒宴,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天亮,好白日飞升得道成仙。“罗浮”即广东博罗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有“白日飞升”之说,故而虞集说“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整首《苏武慢》情景交融,气象颇为宏大,表现了虞集对世外的向往和追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