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曾教授创办国学教育学校的经历故事太多,今天分享的是一段颇有“仙缘”色彩的部分,曾教授为何把国学院选建于罗浮山。
其实,国学院之所以最终会落户在罗浮山,暗中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默默指引,过程之曲折,似有天意。
01寻觅
自从年,创办中华国学院的“种子”在曾教授的心里扎根发芽之后,学校的选址问题就一直在老人家的心头萦绕不去。
从到年,为学校的选址曾教授带领大家找过很多地方。
前后去过好几次重庆,比如重庆的歌乐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渣子洞”的所在地。
同时,还去过好几次成都的青城山,当时青城山的掌门,还热情地请大家吃柚子。
据曾教授大陆秘书李志峰老师回忆,柚子是放在供桌上的,供奉的香就插在柚子上,待香燃完之后就把柚子拿下来,剥给大家吃,特别得甜。
去海南考察的时候,在海南有一个“中华易经文化博览园”,当时宣传得轰轰烈烈。
其实,早在年,曾教授在海南演讲时,就说地气已经到了海南,所以海南还会继续发展。
果然,除了发展海南外,海南未来要作为一个中华文化对外的窗口,所以就把“中华易经文化博览园”定在那里。
但是在海南,甚至在海口的郊区也没有找到适合建学校的地点。
曾教授一行所到之处,当地的朋友都是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全程陪同,热情款待。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址,曾教授和大家也是一筹莫展。
02机缘
因缘际会下,年夏天,大概8月份的时候,陪伴曾教授18年的生活助理韩俊先生,接到了广东罗浮山政府部门关于建设国学院参观考察的邀请。
当时曾教授正住在北京,录制《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讲解。
接到邀请之后,曾教授很重视,查看了地图,发现罗浮山所处的位置距离广州一个小时,距离深圳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距离东莞四十分钟。
当时咱们国家还没有大湾区,曾教授当时就敏锐的发现,罗浮山这个地方未来会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后花园,于是马上就安排好了参观日期,并且定于年10月7号在罗浮山做一场宣传国学的讲座。
其实那个时候,大家对罗浮山都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
秘书志峰老师曾开玩笑说,自己当时除了会写“山”字以外,前面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罗浮山在哪里。
03惊变
出人意料的是,年9月底的时候,曾师母突然被门挤伤了左胳膊,当时志峰老医院拍了片子,确定是骨折。
当时大家都很紧张,但幸运的是属于骨裂性质的骨折,打好石膏以后不需要住院。
此时离罗浮山之行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约定的讲座行程怎么办呢?曾教授非常为难,在经过一番“天人交战”之后,曾教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跟罗浮山这边的朋友说很抱歉,要改期。
秘书志峰老师回忆说,在他陪伴曾教授这十五六年的时间里,曾教授跟对方约好了演讲或者做活动的时间后,最终又改期的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到甘肃的兰州,刚好要去的前两天发生玉树地震,当时是对方马上打过电话来说,这个活动我们不能做了,因为当地省政府马上进入紧急状态。
第二次就是这次罗浮山的改期。曾教授当时很为难,为了跟对方说清楚这件事情,曾教授就和师母一起在摄影棚里,很郑重的给罗浮山的领导录了一段视频。
师母胳膊上还打着石膏,站在曾教授的旁边。
视频中曾教授非常诚恳,发自内心的跟对方讲,内人因为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实在抱歉,本来是定好的事情,但现在发生这个事情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随后约定一定在第二年的第一时间,也就是年第一次从台湾来大陆的时候就去罗浮山。
曾教授坚守信用,真可谓“一诺千金”,大家如果想看这个珍贵的视频,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