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罗浮山人”是罗浮山下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他经常钻进深山密林里去寻找先民们的遗迹。这不,不久前,他在群里发出一张照片,想问大家这是作什么用途的。照片上是一个埋在地下、只露出一部分的石构件,长条形,中间有几处凹槽。他说,这是在山上一处早已废弃的村庄遗址上看到的,这石构件的左侧是梯田的遗址,右侧是以前进村的古道,有一条石板桥,下方不远处是一道河谷。我们都没见过这东西,让他去问下村里的老人家可能会知道。他说问过了,老人家也不知道。我们都说:罗浮山真的是充满了未解之谜啊!
罗浮山上神秘的石构件(拍摄:罗浮山人)
“罗浮山人”很有求知精神,一心要解开他心中的疑惑。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他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古代罗浮山民用来舂香粉的水碓遗迹。在古代,罗浮山有很多山民利用溪流的水力资源制作水碓,在山上采来有香味的树叶作为原料,用水碓舂成香粉售卖。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广东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六之“器语?香碓”条目中记载了罗浮山的香碓,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香碓,罗浮为多。罗浮众香之薮,其树木多芳辛酷烈。凡枯柯折幹,外皮虽朽,内心甚香。山人每采树之鳞甲名薰陆罗香者,及枫、桂、鸡藤、水松之属,以轓车车水,水激处,百杵齐举,而黄屑成焉。乃以浮滠载之,沿罗阳溪而下,售于广、惠二州。凡为香条、香饼者,皆取给。其香以天生,而末以水成,不费筋力,又有溪流以输运,真栖隐之幸也。予尝以此溪为香客所往来,易名曰香溪,以与山中之药市对。”
香碓复原图(图片来源于网上)
再在网上搜索,搜到在花都区有古代香碓的复原图。通过对比,可知“罗浮山人”看到的那块石构件,原来是固定木碓的基座。距离罗浮山不远的增城区派潭镇车洞村,至今还保存着仍在使用的香碓房,可说是香碓的活化石了。几年前我曾专门去看过,得知香碓(水碓)的原理是利用水流的落差,将溪流上游的溪水通过管道引到水碓房的上方,水流不停地冲击水车的转轮,以此带动横梁转轴的转动;镶在转轴中间的木楔则不断地碰撞碓房里的木碓,随着水流冲击带动木碓的一起一落,不用人力就可以把下面石臼里的树叶舂成粉末了。舂出来的香粉,就是制作拜神佛上香的原材料。
增城派潭镇车洞村至今还在使用的香碓(东江摄于年5月)罗浮山的香碓,早已消失多年了,就连当地的老人家也都从来没有见过,不然,他们也不会不知道山上那石构件是什么东西了。但是,作为当年曾经在罗浮山存在过的一种生产工具,并且在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那么,发现它的遗址,也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起码,对于丰富罗浮山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一定的作用吧。我们也对罗浮山的秘密充满了好奇,下一步,期待“罗浮山人”朋友带我们去实地探寻这处隐藏在罗浮山深处的当年香碓的遗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