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像崆峒山这样有历史,有文化,有名气的“山”你若不知,那可真的是一种遗憾!
从远了说,轩辕黄帝三登崆峒山问“道”广成子,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治国,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使天下实现了大治,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由此升仙,成为道教发展的渊源和动力。
从中了说,道教十大圣地之一的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鹤鸣山、终南山、三清山、罗浮山、老君山早已声名远赫,而崆峒山却默默无闻,如果你问崆峒山在哪儿?很多人会有些懵圈。
从近了说,《倚天屠龙记》让无数国人通过“江湖大侠”金庸先生的笔端知道了崆峒派,知道了崆峒山。至今,崆峒山中台依旧树立着先生题词的“崆峒武术,威峙西陲”的石碑。但是金庸先生和无数人都没有来过此仙山。
或许有人说,一定是崆峒山不够美!那么,就跟随我的镜头来一次崆峒山登山之旅,这些绝美的景色我真的是第一次在一个地方看全。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的要塞,最高峰海拔米,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誉。
盛夏时节,这里是清凉的世界。雨后的清晨,这里时常云雾缭绕,美如仙境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由于景区就在市郊,交通十分方便。
想看到气势磅礴的日出,就一定要起大早。
凌晨3点多,小伙伴们上车时还在睡眼朦胧中。我习惯性的望着夜空,漆黑一片看不到月亮,心里一凉!如果是多云天,别说是月亮,就连日出都看不到。
越往山上走能见度越差,是雾气太重。我心里一阵惊喜,如果能穿过这片雾气,那脚底下就会是云海呀!我问同车的旅游局丁主任哪儿最高?他说,香山的玉皇宫,车可以开上去。
我开着车在崆峒山蜿蜒的盘山公路小心翼翼的左转右转,当一栋栋飞檐走壁的建筑出现在视野时,我们已经站在了崆峒山的顶峰香山。此时,向西看,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中。向东望,天空已露出鱼肚白。向山下看,是翻滚的云海。小伙伴赶紧拿出相机三脚架,寻找自己心目中最佳的机位,静候日出的那一刻。
忽然,脊兽上的一只小鸟被我发现,反复调整角度,终于把它的身影装进了月亮之中。摄影,是一次发现的旅行,发现的越多,拍摄的画面就会越精彩。
当天边的白云被染成红霞时,太阳跃出云海的瑰丽时刻就到了。我赶紧升起无人机,借助上帝视角来记录这精彩时刻,同时还要身挎相机不失时机的拍摄地面的景像。如此精彩的时刻,如果因为自己的偷懒而错过了,一定会遗憾的。
我在东岳之巅拍过云海日出,曾留下过心潮澎湃的激情;我曾在黄山、峨眉山拍过云海日出,曾留下无法按捺的喜悦;今天,我在崆峒山拍下了云海日出,我为这份缘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这是缘分所致,真的与人品无关。
这个时刻,有什么可以美过眼前的色彩,有什么可以按捺内心的喜悦,唯有将这一景象记录下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美景,知道这里就是崆峒山,仅此足矣。
白日一照,浮云自开。此时,那无边无际的云海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开始涌动,它们相互撞击着,奔涌着,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专注的看着云海的变换,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太阳高升,天空的色彩逐渐回归于日常,心情也渐渐恢复了平常。环顾四周的景色,映入眼帘的是这栋30余米高的仿明清建筑,应该是崆峒山最高的建筑了。它叫混元楼,始于唐代,几次复建,几次毁于战火。眼前的这栋建筑建于年,外形三层塔式结构,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剔透玲珑。内设五层,加设地宫,共为七层,远眺似塔,近观为楼,宏伟典雅。
再向远眺,群山之中仿佛混沌初开,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崆峒山,汹涌如惊涛。
转向西边,那轮明月已经渐渐淡去。此处的云海静如处子,酝酿着一场波涛汹涌的到来。
举起相机,刚要拍摄远处如梦如幻的树林,哎呦,发现左侧亮起了圆圆的光环,七彩斑斓。你动,光环也动。这种奇异的天象我不是第一次见到,老百姓称它为佛光。我赶紧呼喊小伙伴们,用镜头记录下这难得一见景观。
佛光的出现要求阳光、地形和云海等众多自然因素的结合,只有在极少数具备了以上条件的地方才可欣赏到。
“佛光”发生在白天,产生的条件是太阳光、云雾和特殊的地形。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佛光在西边出现,上午“佛光”均在西方;下午,太阳移到西边,佛光则出现在东边;中午,太阳垂直照射,则没有佛光。只有当太阳、人体与云雾处在一条倾斜的直线上时,才能产生佛光。
佛经中说,佛光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自公元63年发现以来,不仅具有多年的悠久历史,并以世界奇观名驰中外。在道家,称这种现象为“仙光”,只有仙气重,有灵性的道教圣山才能见到此种极特殊的天象,能看到仙光的即是缘分所致,也是福气所在。
又是一波无法按捺的喜悦,所缘分有些太深奥,按照当下时髦的话说,真的是人品爆棚了。
“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此时,雾气再次涌起,佛光随即消失,混元楼也呈现出如梦如幻的仙境身影。
香山是崆峒山群山之一,也叫翠屏山。在山顶鸟瞰,是一处开阔的平地,更是一道山梁,尽头是悬崖峭壁。在混元楼的对面,就是香山寺也叫香山观。
早起的师傅们有的忙着打扫院落,有的忙着上香。对于我们看到云海日出佛光的喜悦他们流露出一脸的不屑,回答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里常见。
香山寺建于宋代或更早,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焚,后恢复面东大殿三楹。殿内彩塑十六臂观音坐于莲台,左右彩塑文殊、普贤坐青狮、白象像。
香山寺所在地以前应该是玉皇宫,我是在这个铁香炉一侧的铭文中猜测的。在道教名山中,都建有玉皇宫,是供奉天尊玉皇大帝的地方,只有像香山梁这样的最高处才会有这样的“仙气”。
带着喜悦,带着心满意足,带着对崆峒山深深的不舍,挥手告别。这样的仙山,这样的仙境,我没有理由会不想念。
转载自乐途旅游网/官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