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者熟悉道教历史,会发现道教基本上活动在中国中原地区以及北方,南方的道教圣地基本上只有罗浮山这么一块地方,再南则是近代兴起了。这固然有道教作为华夏文化的信仰,其传播伴随华夏文明传播,故先中原而后南方,但也有古代养生学的看法。

古人认为南方地区不利于男性生存,如《史记》就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其《屈贾列传》中更将贾谊寿命不长归结于贬为长沙王太傅,因长沙郡卑湿故早夭。《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引《傅子》其中有曹操给荀彧的信,其中有“人多畏病,南方有疾,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从唐宋开始,江南多病的情况也慢慢被一代代汉人移民改变,其卑湿的气候也在我们祖先一代代的耕耘下变化巨大,使得南方适合汉人居住。但南方不利于养生修行则一直在道教思想中保存,所以历史上道教在南方少有洞天福地。

如从养生学角度看,南方之所以不利于养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冬天!在没有冷的刺激下人的肾气不归藏,这点尤为不利养肾。当然大家今天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