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繁华,弹指剎那。百年之后,只不过一捧黄沙。世上,唯有一些文字,犹如寒冷刺骨夜晚中的那一缕火焰,温暖且激励着踽踽独行的前行者,千年不灭。距今九百多年前,苏轼所写的文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至今激励着众人。
人们常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对这首诗的前两句,反而选择性失忆。日啖荔枝三百颗,我干过;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也愿意。但却不知这荔枝乃是罗浮山上的荔枝。就因为干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今,不惜冒着堵车的风险而溯本求源于罗浮山。
长途驱车,来到山下民宿小院住下。小院座落于罗浮山下,四周绿树掩映,中间草坪上配有烧烤台,院后自带游泳池。房间墙后山林里,一笼笼的蜂箱,箱内蜜蜂正安静吐蜜。远处,尚有“鹅,鹅”的叫声,人与自然和谐一处。客房内,干净整洁,更惊奇之处在于客厅内还配有自动麻将机,自然少不了搓几把。
晚上开战到23:30,劳心劳力,斗智斗勇,赢了十元。收工睡觉,养足体力,准备明早天明登山。第二天,天朦朦亮,刚好凌晨六点,起床,洗漱。昂头远眺,山上郁郁葱葱,风光旖旎;山顶雾气腾腾,茫茫一片,更增添了我要登上山顶,征服、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欲望。
来到山门,方知罗浮山其实是两座山的合体,由罗山与浮山因地壳运动,从海底凸起合体组成,号称岭南第一山,百粤群山之祖。罗浮山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在惠州的博罗县境内,与增城、龙门接壤,临南海大亚湾,方圆面积多平方公里,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罗浮山历史人文气息浓厚。唐宋诗人,陆贾、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等都留下经典的文赋和诗咏在罗浮山。此民国时期,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林森、抗日名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等,亦曾游览罗浮山。
罗浮山下四时春,罗浮山上亦四时春。与高中时期的美女老师和美女同学一同登山,心中更温暖如春。一路欢声笑语,沿着弯延小道爬到半山腰乘索道处。坐在索道的缆车上,发现两腿吓得有些发抖。这缆车就一把椅子吊在钢索上,四面及脚底都空空的。山上的风大,阵风吹来,椅子晃动,吹得人喘不过气来,真有点吓人。
一路只听后面缆车上的美女吓得哇哇叫。下山后,听说,有的美女在缆车上就已经将各银行卡的密码都告诉了旁边坐的老公。我很懊悔,怎么就没找一美女同坐一部缆车呢?下了缆车,再次徒步、逐级拾阶,两个大人带着三个小孩登最高峰飞云顶。从半山腰索道处到飞云顶,共4.4公里。
一路沿台阶穿梭于崇山峻岭,绿荫小道间,耗时四个小时登上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山下,昂头看山时,山上雾气腾腾,就如同雾里看花。看着山顶那么高,就有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味道。像身在锅底,无论朝哪个方向走,你都是在走上坡路;当你走到山中时,又觉得是迷茫一片,云深不知处,根本分不清方向。
但到了山顶后,再往下走时,又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从山小的感觉。此时,无论你朝哪个山头走,都是在走下坡路,一路轻松,如履平地。感悟:人,无论工作或学习,就如同这爬山,不要抬头看这山有多高,也不要看路牌离山顶还有多远,直管埋头走路,一台头,或一看距离,就打退堂鼓,走不动了。
等你最后抬起头看山时,会发现身边同行的人越来越少,而你却在不知不觉间登上了山顶的最高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