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5788631.html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客家地区有清明拜山扫墓、吃艾粄的传统习俗。讲到清明节客家的饮食文化:有田艾草、艾粄、竹叶粄等制作的艾草粄,为什么客家人要吃这些东西?因为清明雨水很多,湿气更重。所以在清明节前后,人人吃艾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都要去田间采摘嫩绿的艾叶,洗干净切好后,加上白糖和糯米粉一起揉成小团,再裹上花生芝麻等,或蒸或炸,味道都十分清香可口。吃了艾能祛湿、健脾胃。可谓老少皆宜。清明节前后吃艾是最好的时间。据《食物本草》介绍,艾草具有祛湿,暖胃,清肠、驱寒毒、避邪气等功效。艾粄,就是用它融合粘米粉、糯米粉及其他配料做成,所以艾粄不单味道上乘,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客家人有句老话,“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当今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虽然城里人制作艾粄的不多了,但是每到立春一过,在家乡的角落,总还有艾草的幽香,也还有艾粄的身影,更有那儿时香浓的味道和深深的回忆。如今选择艾草的也是多样化,罗浮山原种红脚艾如今受到更多人的热捧,成为做艾粄的主要原料之一,红脚艾又称为“鲍姑艾”,性温味苦,常用作艾灸、食材。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因根茎呈现红色而得名。晋代女名医鲍姑隐居广东罗浮山之时,常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赘瘤和赘疣,并取得显著疗效。《羊城古钞》中记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姑仙”,也正因此,人们便把红脚艾称为“鲍姑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7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