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寄题罗浮别业

不将真性染埃尘,

为有烟霞伴此身。

带日长江好归信,

博罗山下碧桃春。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五九八》第三十一首,唐代高骈所作的《寄题罗浮别业》,乍一看都以为描写广东的罗浮山,其实诗中内容,大多是描写钦州古道岭及周边的景色。

《寄题罗浮别业》,这是唐代高骈任静海军节度使之时,为拓修北部湾海岸线运河——“天威泾”的时候,在西罗浮山(诗中称之为博罗山,今钦州古道岭)别业(别墅)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的博罗山,在《随书·志第二十六》是这样记载:“安京旧置安京郡。平陈,郡废。有罗浮山。有武郎江。”《旧唐书·志第二十一》(地理四)记载为:“保京,隋安京县。至德二年,改为保京。县北十里安京山,下有如和山,似循州罗浮山(今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形势。”清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四·广东五)记载得更为具体:“安京山州西北八十里。峰峦峭拔,冈脉绵远,形似惠州罗浮山,或谓之西罗浮。《隋志》安京县有罗浮山,即此。”

从诗中的文字看,博罗山有高骈的别业,此山应该是高骈及当时人们的避暑胜地。山下的武郎江,是高骈经疏通后,与“天威泾”对接的内陆水路之一,这条水路,上溯可达灵山县的“泗峡坳”,对接郁江水域,直达古代的邕州与横州,再上溯柳州、桂林,通过湘江的长江水域,直上中原地区。

高骈“别业”,应该是内河运河官方接待场所,武郎江上游是古镇村与坳底村,水尾都抵达这两村,翻过泗峡坳约一公里,对接的是沙坪河的向北上游水尾,行舟可经沙坪河直达郁江。基于高骈别业在古道岭的存在,考虑到两水系对接与指挥调度的便捷,武郎江应该是高骈的“天威泾”系列中开辟的一条交州——钦州——邕州贸易来往的重要通道之一。

竺可桢研究的中国近年气候变化图

据中国现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研究,我国在唐代处于气候温暖期,降水量非常丰沛,又加上当时钦州地域古树参天的自然环境,参考现在的冬天,古镇村依然有四季不断的水流状态,所以现在的钦州水域,在唐代应该基本都能行舟的。

古道岭,作为古人避暑的清凉山,大致也有与高骈相关的名胜古迹,其中以山巅的棋盘石和山脚下的庵堂庙最为著名。棋盘石,在茂密的林荫之下,约2平方米,上面刻有精致的象棋盘。四周有7块小石头,可供对弈观战座位,传说古代常有仙人在此对弈,这个仙人是否为高骈?因为高骈一直笃信道教,他在天威泾用火药炸开岩石时,也是用道术的形式进行的。

古道岭山巅景色古道岭遗迹棋盘石古道岭登山古道

庵堂庙在岭东脚下,坐西向东,依山面水。传言庙前以前是个大深湾,水深莫测。中国一直有用名人故居作为庙宇纪念地的传统,此处的“庵堂庙”是否就是唐代高骈的别业?有待进一步考证。

诗中,有“烟霞”一词,应该说,此“烟霞”并不是指漫天的烟云彩霞,而是指别业东北50公里大片的丹霞地貌,现在灵山县风景秀美的“烟霞山”一带地区,丹霞地貌的“天梯石道”陆桥古道,与正在查找的洪崖山古道,正好也在此范围。

高骈的“天威泾”,不仅仅是指交州——钦州——广州这一条线路,还包括:以茅岭江、钦江及其支流对接郁江水系来往交州——钦州——邕州的这条线路。同时也包括:南流江、武思江及其支流对接郁江水系来往交州——钦州——贵州(今贵港市)的这条线路。

古道岭,是唐代官员、贸易人员往来的歇息避暑胜地,山脚下的“庵堂庙”,很大程度上,就是高骈将军的接待贸易与管理官员往来,类似于官方驿站的地方。

期待这一胜景,在不久的将来,能再度重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