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翠
刘翠,女,河南新蔡县教育工作者,有多篇文章发在各种媒体。
(一)邢岫烟的才情
在红楼梦中,岫烟是一个清贫的女儿,却超脱飘逸如世外高人一般。
在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环境下,她的结局相对来说属于好的了。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最后的结局怎样,得曹公如此笔墨渲染,先来看一看她的这首《咏红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魂飞庾岭、霞隔罗浮、绿萼添妆、缟仙扶醉,连用四个典故,“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这两句则体现了她不一般的才情--自然纯朴,没有任何雕凿粉饰。岫烟才情在她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邢岫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从这名字而来,这岫烟二字,青山隐隐,云烟袅袅,正是一副返璞归真的画卷。单从名字来看,竟有些山中高士的意境,由此她在雪芹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岫烟出场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清贫二字。先以凤姐的视角写出她“温厚可疼”却偏“家贫命苦”,让凤姐觉得可怜,以至于对她格外照顾。
(二)邢岫烟的品格
又写冰天雪地中,黛玉,宝钗,湘云,李纨各有华贵独特的衣物鞋帽御寒,其他姐妹也都有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大写她们的衣服或鲜艳,或别致,独岫烟“仍是单薄的家常旧衣,无避雪之衣”与众姐妹显得格格不入。
她有着吃酒赌博不好好过日子的父母,有着不疼爱她的姑妈,为了应对日常用品开销,她把棉衣当了。因为贫穷,丢了东西首先怀疑是她的小丫头拿去了,理由是她们太穷了。
后通过薛姨妈之口写岫烟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钗荆裙布四字极为重要,不仅体现出岫烟的家世贫寒,也体现出岫烟的随和,朴素,她是这样的平凡朴实,以至于宝玉向袭人、麝月、晴雯等渲染“精华灵秀”的人物就没有提到岫烟,看来岫烟朴实无华是无误的了,似乎这样的贫寒之女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岫烟让人最诧异的一点,就是她和“万人不入目”的妙玉竟然是师徒关系。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岫烟的一些言行虽然受妙玉的影响,但她对妙玉的一些怪癖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一语道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这正是指出了妙玉情欲尚存,牵连不断,难洁难了难悟的状态。
因此岫烟应该比妙玉更悟,所以她选择了随遇而安,一切顺其自然,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她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太多的要求,她只希望平平安安的过下去。
(邢岫烟与薛宝钗)(三)邢岫烟的姻缘
芦雪庵的联诗盛况空前,参与者众多,曹公最善于在诗词中隐藏和暗示人物性情,人物命运,在后来她三人单独再作一首,这后来补作的诗包涵她三人信息。
岫烟得的是“红梅花”的“红”字,咏的也是红梅花的“红”。如果按人物性情来比喻,岫烟更应该是淡色的梅花,甚至是绿梅,可偏偏曹公让她咏的是红梅花的“红”,这里大有深意。
这“红”字恰恰在暗示岫烟后来的婚姻。
“魂飞庾岭春难辨”一句,景色与春天很难区别。大庾岭盛植梅花,既然是盛植梅花,当然包括了红梅,淡色梅花,绿梅等各种品种形态的梅花,本来就已经“春难辨”了,本来就有红梅,为何还要将“红梅若移向庾岭”,看来这“魂”并不是指红梅的魂,正是在指岫烟自己。
“魂飞庾岭”正是暗示岫烟来至大观园,“庾岭”的春色满园不正如大观园一样吗?
这满园的春色就如大观园中的众姐妹,但在岫烟看来已难分辨,她迷失了,她的贫寒,她的家世使得她和这里的姑娘相差得太远。岫烟自喻是那罗浮山上的淡梅,朴实无华;而“霞”字正是她洞房时的红妆。
(新版《红楼梦》里的少年邢岫烟)也许红烛下添妆,酒宴后扶醉,在她看来这一片喜庆的景象却只如“残红”一般。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这两句是全诗核心,也是岫烟品性乃至一生的映照。表面上是淡泊宁静,任你水流奔涌东去,在诗人的内心,是最为深重的无奈与悲哀!诗人想要去“竞”,无奈心愿难遂,屡屡碰壁,无力去“竞”,而又何必去“竞”呢?生活的清贫,现实的无奈,都随他去吧。
面对现实的残酷无奈,她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行事端庄,知书达理,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薛姨妈相中了,想让她做儿媳,又恐自己的儿子那样,糟蹋了这样一个好女孩,于是由她保媒,把岫烟嫁给自己的侄子薛蝌——一个有为的青年才俊。
(新旧版邢岫烟)至于她后来怎样,或许还是那一句“浓淡由他冰雪中。”想来这顺应自然的结局是最好的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