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今天的美食圈,人们常用“老饕”一词来形容在美食上颇有心得的“吃货”们。“饕餮”原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贪婪好食的凶兽,而“老饕”也最早源于北宋年间的一篇文章《老饕赋》。

写下这篇诗文的“老饕”,姓苏,号东坡。

东坡肉、东坡墨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饼……除此之外,苏东坡本人也写下不少与“吃”相关的文字,成为时常被今人拿来把玩的篇章。

猪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这首打油诗是苏东坡与朋友聚会时写下的,当他品尝到竹笋焖猪肉这道客家美食时,即刻用通俗的用词与诙谐的口吻写出这首小诗,人们也在这短短二十字中,看到清新的春笋与美味的猪肉是如何以“不俗不瘦”的方式互相成就的。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将做猪肉生火的讲究一一先把锅(铛)洗净,再放少许水,燃出不冒火苗的虚火,慢慢地煨炖。炖肉的过程千万莫用急火,急火炖出的猪肉容易发焦,微火才是煨炖的精髓所在,这样做出的猪肉,肉质方可达到最佳水准。

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被贬惠州时,依旧少有哀怨嗟叹之词,认认真真地体会着惠州的风土饮食。“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苏东坡专门来到罗浮山下,品味酸酸甜甜的枇杷、杨梅与荔枝,写下《食荔枝》一诗。

岭南的荔枝久负盛名,皮红肉白,汁水饱满,味道甜蜜。为了一天能吃三百颗荔枝,苏东坡愿意一直做岭南人。

但这其实上,是一种极为无奈的说法。苏东坡此时已五十岁有余,仕途的波折令他想要避世遁俗,于是说自己宁可“长作岭南人”,然而他仍旧难忘国运民生,期望回朝。苏东坡身处出世与入世的夹缝之间,不断挣扎,唯有将情思寄于这小小的荔枝,聊以慰藉。

河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曾在《河豚之死》中落墨:“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河豚味鲜,毒性却强,《本草纲目》中提及河豚,也有“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这样的论调。

河豚之美,在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中也可见一斑。

这首诗写河豚游于水,白蒿长于地,勾勒出江南晚春之景。河豚仅在春江水暖之日才会随水上游,此时的河豚味道极佳,鲜美可口。

春天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春天在山林煮笋,看着泛起的浮沫,品尝初春的鲜涩,双关道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欲望清明,大大方方。至味至淡,至清至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写下《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苏东坡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苏东坡人品高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高度的智力。他一生颠沛流离,却永远怀有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当文学家遇上美食,人生况味中的酸甜苦辣咸被味蕾感知,于是就诞生了这些关于“吃”的名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他将自己动荡的人生化为几缕与美食相关的烟火气,感动着近千年后的每一个人……

从这个春天开启,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领悟苏东坡的潇洒与豁达,在有限的人生中领略无限的美食与风景,用好水烹煮出生活的美好滋味。

资料/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