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自然要去看它“甲江南”的园林。中国四大名园里苏州园林就有两处:拙政园和留园。其中的拙政园曾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设计建造,是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作。同时它也是最大最有名的一个,不论是对当地人还是来访游客来说,都是参观苏州园林的第一选择。园子里有非常多的亭台水榭、水阁雨轩,掩映在多种多样的植物间。一年四季,这些植物让园子呈现出不同的风韵。夏天,荷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拙政园里,有池水的地方,就有荷花。到了夏天,“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花肆意爆发着生命力,给游客以视觉和嗅觉的犒赏。荷叶多,但不满,边缘露出一小片一小片的水面,水中倒映着岸边的古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变化极尽园林设计之能事,产生一种有韵律的秩序和节奏,让游客感到舒适惬意。一路荷景相伴。两岸栽植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树木。有苍翠挺拔的松树,有体态婀娜、纤枝入水的柳树,有的树木层层叠叠斜枝上扬;有主干挺拔的乔木,也有一丛丛的灌木。加上一座座体态丰盈,又呈现不同风貌的亭台,让游园之人感受移步换景的奥妙。水系众多的园林,有非常多的小桥。它们不但连接景致,本身也是一道道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来来往往的游客,这短暂的擦肩也是一种永恒。园里有非常多知名的亭榭堂馆,名字美妙且有实指。这处听雨轩,所在之池植有荷花、翠竹和两处芭蕉。下雨天雨滴落在这些植物不同质地的叶子上面,发出不同的声音,听者或欣喜、或闲适、又或惆怅;那雨打芭蕉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笠亭状如“青箬笠,绿蓑衣”的箬笠;扇亭外形和多处结构都是扇形,此亭又称与谁同坐轩,非常有意境,取自苏东坡的词《点绛唇·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枇杷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历代文人有关枇杷的诗句不少。苏东坡有一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上面一句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其中的卢橘他指的就是枇杷,只不过弄错了而已。明代江南地区名士都非常喜欢在自家的庭院种植这种植物。拙政园的枇杷园最为知名。其果实春天至初夏成熟,此时满树黄金的景色非常美丽喜人。枇杷园里还有其他景物,地上一丛丛的植物,一座座假山层层叠叠,整个空间搭配或疏或密,错落有致。此处景致本不算出众,中间这一大团的植物也叫不出名,正因此让人不由想起“杂花生树”。这种景致在江南应该非常普遍,古代文人也有描述。最著名的莫过于丘迟《与陈伯书》里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拙政园,这座由文徵明这位大画家参与设计的园林,处处如画。她的美,不是游园一次就能领略全的,值得多次去逛。如果是从外地去参观苏州园林且时间有限只能选一座,给大家推荐这座拙政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3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