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总是给人神秘的寄望,人们都希望怀揣着的心愿能够在佛祖面前实现。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有这样想法的人也大有人在,虽说这样的想法很虚无,但却是我们莫大的精神支柱。我国的寺庙也不计其数,有的香火兴旺,有的经营惨淡,但我相信内心虔诚者必定会让这些“迷途支柱”永续人间。

在广西玉林博白县顿谷镇坐落着一座环境清幽的山峰,宴石山。宴石山山形巧夺天工,形状各异,是周围十里八乡的风景名胜。山前南流江蜿蜒流转,山清水秀,恰似一幅人间画卷。

世人皆认为,奇山异水必是天地灵气之所在。宴石寺借以地势,就修建于山川洞穴之中,很是独特。宴石寺有“洞天”和“洞地”,“洞天”就是宴石寺,而“洞地”为静默堂。两处建筑所在之处仿佛是一块巨大的岩石被切成了两半,一条清流从中部岩石顶部一泻而下,或急或缓,终年不断,潺潺流水声伴着山间寺庙,更显清幽脱俗。清代诗人沈颢有诗写道,“石与众山异,四方如削平,上有三秀芝,历久鲜枯荣。”便把此中情形凸显出来。宴石寺和静默堂位于这如刀削般的山洞中,顺着石阶便可上前参拜山中众神佛。

宴石寺也很有历史渊源。就在唐朝时期,节度使高骈奉旨攻打南诏,南诏为洱海一带,当初有六个小国,南诏就在其他五诏之南,灭了南诏后又收复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高骈路经宴石山,顿感此处山石奇异,洞穴幽深,认为此处不凡,便在此修建了宴石寺。宴石寺就位于南流江边宴石山一侧。

从山脚,沿着山路伴着古树,一路来到宴石寺前。山门前有一副对联,“宴会群仙地,石开一洞天”。写下这对联的是南汉督监刘崇远,宴石寺内的佛像和五百阿罗汉以及十六罗汉都是他安排打造的,刘崇远还将修建过程立碑记事,此碑仍存放在寺内。寺门右壁上还有寺号——“觉果禅院”,出自南汉皇帝刘晟之手。

宴石寺素以灵验著称,在清朝时期香火尤为旺盛,许多诗人也前来写诗赞美。到了近代,宴石寺却香火衰退,寺内早已没了僧侣,只是时不时依然有信徒前来烧香礼佛。墙壁上烟熏火燎的痕迹只是它曾经辉煌的过往。现在宴石寺内只有守庙人一心守护着寺庙,保持寺庙的干净整洁,参观也并不需要门票。

从另一条台阶上去,便是静默堂。一处石壁挺立在山洞间,地方虽小,却依然庄严。沿着台阶进入静默堂,堂内四壁空旷,只留下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洞内深处的供桌上摆放着几尊佛像,也别有一番雅趣。

走出堂外,四周翠绿一片,阳光透着枝叶照射在石壁,形成天然的画卷,斑驳耀眼,鸟儿在枝头歌唱,仿佛为修行人配上的背景音乐。纯洁的信仰之地,必有纯洁的信仰之灵,这里的一切早已准备好迎接你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