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人在罗浮山游玩,认识了本书作者多年前的“仙人”葛洪,故翻出他的著作拜读,以示敬仰之情,谢谢这位有着伟大贡献的祖先!感恩!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她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主要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启发,一时使得葛洪和中医药在世界上广为人知。年9月4日,为纪念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葛洪,广东惠州博罗罗浮山风景区内的葛洪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挂牌成为广东省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葛洪是魏晋时儒道兼修的一位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著述丰富,本部《神仙传》即是其众多著作中的一种。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
?综观葛洪的一生,他始终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情怀,他一生勤于著述,写《抱朴子·外篇》,希求自成一家,影响后世,即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但是由于身处乱世,且受当时隐逸文化的影响,他最终选择弃官归隐,修道术以独善其身,在行为上体现出了道家的风范。因为时代的背景和家庭的渊源,使得葛洪一生对神仙学说笃信不疑,对此,我们不必对其过于苛责。
?葛洪十五六岁时即能写作诗赋杂文,并行于世,二十多岁时规划写作成一家之言的系统著作,但前期所作多流失,在晋元帝建武年间(—),才安定下来著书立说。据其所述,其所著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唐房玄龄等《晋书·葛洪传》说:“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将葛洪与班固、司马迁并提,这是对其著作成就的极高赞誉。
?出于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传说,神仙信仰也一直绵延不绝。最早在《山海经》中即记载有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岛,其中皆有仙人居住。此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和《远游》,作为游仙诗的鼻祖,以丰富的想象勾勒出神仙的形象。总体来说,神仙们的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是神通广大。如《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汉代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有神仙存在,但对凡人如何成仙,却没有太多的方法。
?关于道教,葛洪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流俗道士”的言行进行了批评。他曾走访过大量的民间道士,“余周旋徐、豫、荆、襄、江、广数州之间,阅见流移俗道士数百人矣”(《抱朴子·内篇·金丹》)。他认为许多道士要么造假,要么出于嫉妒,致使仙道不传,他对那些不肯虚心学习的道士深恶痛绝,“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终不肯行求请问于胜己者,蠢尔守穷,面墙而立;又不但拱默而已,乃复憎忌于实有道者而谤毁之,恐彼声名之过己也”(《抱朴子·内篇·勤求》)。他又对那些借道教名义,搞欺人惑众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称千岁,假托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诳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不纯自伏其辜,或至残灭良人,或欺诱百姓,以规财利。”“又诸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抱朴子·内篇·道意》)葛洪对当时道教中的种种不良现象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葛洪在批判道教不良现象的同时,也对当时很多儒生不信神仙之说进行了批判,他在《抱朴子·内篇·自序》中说:“世儒徒知服膺周孔,桎梏皆死,莫信神仙之事,谓为妖妄之说,见余此书,不特大笑之,又将谤毁真正。”于是,出于为道教神仙修炼学正名之目的,他对道教修炼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为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转变为成熟的以仙道为中心的官方宗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兴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神仙传》有两大版本系统,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一为“广汉魏丛书”本。本次译注以《道藏精华录》中所收录的《神仙传》为底本,属“广汉魏丛书”本一系
?葛洪很清楚,神仙之事过于玄妙,不为普通世俗之人所能理解和接受,所以他明确说,本书主要是给那些“知真识远”,有志于求仙的人看的,对于世俗之人,他并不要求他们能接受,所谓“思不经微者,亦不强以示之”。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被中国道教尊为始祖。
老子的影响也远播到国外,《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五百种,涉及十七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但是关于老子的真实身份,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已经模糊不清,现在主流的观点是比较认同司马迁的一个说法,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在周代曾做过掌管图书的“守藏室之史”。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对老子其人和《道德经》一书,学界又有了一些新认识。比如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表明,《道德经》在汉初是不分章的,只分上、下两篇,且顺序是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与现在王弼在河上公本基础上整理的八十一章版《道德经》通行本有别。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的竹简本《道德经》则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它的出土表明《道德经》至少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成书。综合其他方面的一些考古发现,有人猜测,《道德经》的作者有两个人,“德篇”为周代先祖古公亶父,“道篇”为周宣王时一个叫“单”的大臣,但证据仍嫌不足。
总之,因为不确定老子的身份,导致与其相关的各种传说层出不穷,在此篇中,葛洪收集了当时关于老子的传说,并对其中的一些荒诞不经的说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是一些“浅见道士”为了吸引别人来学习老子,而对老子进行的神化。他认为老子是一个因“得道”而成仙的人,并十分推崇和赞赏老子“道”的智慧。
?老子原文节选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
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
?彭祖是古代著名的养生家,传说他活了八百岁,历经尧帝时代至殷商时代,为尧帝时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中称其先祖为颛顼,其父为陆终,共有兄弟六人,彭祖排行第三,并说:“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可知按《史记》所述,彭祖当为一氏族,非指一人。据此,清代学者孔广森认为,世传的彭祖八百岁可能是由彭国存在的年限附会而来,并不是彭祖这个人的实际寿命。今江苏徐州境内为古大彭氏国所在地,当地至今有不少关于彭祖的传说。
汉代之前,彭祖以善于养生和长寿闻名。如《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刻意》篇中则提到彭祖善导引养生术:“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在这里,庄子认为彭祖是一类以练习呼吸吐纳、锻炼导引以求长寿的养生家,也因此,后世流传的导引术中多有以彭祖冠名的术势,如《太清导引养生经》中有“彭祖导引图”,明《养生导引法》中有“彭祖谷仙卧引功”等。世传以彭祖命名的著作有《彭祖经》,还有《道藏》中收录的《彭祖摄生养性论》,都是有关养生的专著。
彭祖的故事也见于题为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收录,二者文字内容相似且都比较简略。但是却已将其神仙化。如《列仙传》描述彭祖:“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迄,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葛洪此篇对彭祖的描述则详细得多,尤其提到彭祖精于房中术,是《列仙传》所无。
葛洪对彭祖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有赞赏,如在《抱朴子·内篇·勤求》中说:“若彭祖、老子,止人中数百岁,不失人理之欢,然后徐徐登遐,亦盛事也。”一方面又有所质疑,如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说“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此篇中,作者借彭祖之口,指出修道不必完全禁欲,但需要掌握好分寸,慎重对待房中术,其思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彭祖原文节选
彭祖者,姓篯讳铿,帝颛顼之玄孙也。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王闻之,以为大夫,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于补导之术,服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常有少容。然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少周游,时还独行,人莫知其所诣。伺候,竟不见也。有车马而常不乘,或数百日,或数十日,不持资粮,还家,则衣食与人无异。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体中或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具至。觉其气云行体中,故于鼻口中达十指末,寻即体和。王自往问讯,不告。致遗珍玩,前后数万金,而皆受之,以恤贫贱,无所留。
神仙传
[晋]葛洪中华书局年出版
再极致的总结,都会有喜好、偏差、偏见、歧义,因为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不同,不要迷在所知障中。请有时间的读者,看原作!以原作为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感恩??
宇宙爱你
九吉吉祥
让我们一起爱裂苍穹??
助力全宇宙中国人心灵成长??
??宇宙爱你??宇宙愿您富贵一生??圆融圆满??
??谢谢你??我爱你??感恩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