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长假,朋友信息相邀:长假百无聊赖,不如一起相约上高寒?我笑笑:去哪儿?天上人间?朋友答:罗浮山。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迟疑着不想去,朋友极力恳求,无耐之下也答应她一起去玩玩。因为有半日的车程,我们决定中午出发,晚上到达,第二天再爬山。

背着包出了门准备坐车,才知道一路同行的除了我和朋友小龙,另外还有两人,原来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我才明白小龙非要我一起去的原因了。女孩是公司的,只是很少打交道,不是很熟,偶尔照面而已,一起爬趟山也算是相熟吧,

一阵寒暄过后上车就座,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直照着我们靠窗的座位上。小龙划拉着手机,精神颇佳。我将窗帘解下,顶在眼前遮着阳光。手伏在前座上似睡非睡。迷迷糊糊中竟也睡着了。

车一阵巅波,抖醒了我,我抬头看看窗外,厌厌睡起,犹有花哨日在。上班蜷缩着的身体,如今终于可以无拘无束地伸伸懒腰了。路旁大片的芭蕉叶簇拥着,除此之外,显得一片荒凉,有点人迹罕至的气象。不过有大片的绿色充赤着世界。

傍晚时分,车到站了,我们寄宿在罗浮山下。乘着还有光亮,我们游走在山门下,几个老婆婆提这大颗的鹅蛋在卖,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朋友嘟囔着找橘子买。想起苏东坡被贬惠州的诗: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只是现在已到秋天,荔枝早过了季节,不然我怕也要携三百颗荔枝爬山呢。南方人说:一颗荔枝三把火,不可多吃。而对北方人来说,体质不湿,吃几百颗也没问题,这也羡煞爱吃荔枝又不敢吃的南方人。

山门下,多是消遣的老人,或打雀牌,或下棋夺弈,处处安闲自适,淡然处之。高大的树下垂着丝丝根节,似柳非柳。文人墨客把一丝柳,视作一寸柔情。这盘根错节的丝又含着多少天涯旧恨。

遥想当年,苏东坡闲卧病榻,清静无意中做得一首诗,其中的:"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两句却气坏了当朝执政者,没想到苏东坡的闲情逸致触动了某人的断伤心切。由此,苏东坡便漂泊去了天涯海角。倒也成全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

第二天,天才亮,我们就轻装上阵,开始爬山,山下还看不见日,清风徐徐吹着,绿云自动。

散散的人们也都起来爬山,我和小龙爬得快,后面的一对情人走走停停,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爬到半山腰,有点累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古人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们行走在层层山中,望不见天。小龙站在山崖边,望着无尽头的山色,开着玩笑:一失足就成千古恨了。有个人说:最多也就百年恨吧。我们都在旁边吃吃的笑。

走到一个水潭,小龙口渴了,跑到水潭边,问道:这里面有龙吗?我轻推了下她说道:你下去不就有了嘛!然后我们笑着吟着那首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突然有人问:这山这么高,有没有仙人呢?也有人附和着:罗浮仙境,自是有仙人吧。我答道:"神仙须是闲人做。如今的人被世俗所忙,做不了神仙的。"大家在哄笑声中继续爬山。

爬到累了,我们都想下山了,只有小龙执意拉我爬山顶去。七个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山顶,虽说已精疲力尽,可是看到山顶的氤氲之气环绕其间,云山相逐,竟也消去大半疲劳。只觉得天就在头顶,一种天有多高,山就有多高,人与天齐的感觉。

忽然想起古人有诗:"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再有一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细细吟来,身心悄悄。

又兼:"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起,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湿润。

感叹大自然的美,也感悟古人的智慧。

流连忘返,准备下山,双腿已疲,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时候有种缩腿滚下山的冲动,无奈只能搭车下山,回首丛林深处,断肠山有山,天可老,海可翻,消除此恨难。

爬山归来,踏上归途,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浑身无力,欲语还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