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罗浮山 >> 罗浮山传说 >> 罗浮飘酒香

本文转自:河源日报

  ■胡玲

  惠州的罗浮山,有着道教圣地、岭南名山、仙山等诸多美誉,不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还生长着数千种名贵的中草药,被称为“洞天药市”。生活在周边的人们,对中医和养生有着天然的热爱,他们喜饮各种药材酒,有一种叫“罗浮春”的养生酒深受人们青睐。

  罗浮春酒,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东晋年间,著名医学家葛洪来到罗浮山,见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葳蕤,中草药遍地皆是,便隐居在此修道炼丹,他在《抱朴子》中称罗浮山:“篱陌之间,顾盼皆药。”葛洪用罗浮山中的草药酿成了美酒,一人独饮美酒索然无味,他将酿酒的方子授予同在罗浮山修行的隐者们。

  北宋年间,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惠州,心情烦闷,便寄情于山水之间,罗浮山的风光令他沉醉,豁然开朗,他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不辞长做岭南人”等佳句赞美。常来罗浮山,苏东坡结识了不少山中僧道和隐者,常与他们饮酒赋诗,交往密切。

  苏东坡嗜酒是出了名的,隐者们将葛洪流传下来的酿酒方相赠予他,他亲自酿造并创新,由于他崇尚盛唐文化,仰慕唐朝名酒“剑南烧春”,就给酒取了“罗浮春”的名字。

  有美酒相伴,加上惠州老百姓的热情和纯朴感染了苏东坡,他很快融入了惠州的生活,整个人比以前年轻健康了不少。他常在自己的文字赞美罗浮春酒,如“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等。

  据传,为了不让罗浮春的酒方失传,却又不愿让酒方落入势利俗人手中,苏东坡将酒方刻于石头上,藏在罗浮铁桥之下,等待有缘的雅人来取。此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而,多年过去,从未有人获得过此酒方。

  罗浮春酒一直在民间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罗浮山下成立了几间国营酒厂,专门生产罗浮春酒,后来酒厂在改革的浪潮中倒闭,罗浮春酒便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里。

  世间之事,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时间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商人刘俊发从家乡潮汕来到惠州闯荡,专做白酒生意。一次罗浮山之行,他听说了关于罗浮春酒的故事,痴迷传统文化的他心中满是震撼、向往和感动,他笃定地认为,罗浮春酒只属于罗浮山,只有罗浮山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才适合酿造罗浮春,他放弃了原本稳定的白酒生意,定居在罗浮山,潜心钻研罗浮春酒,决意要让罗浮春酒重新在罗浮山飘香。

  要酿造出罗浮春酒绝非易事,因为在世人心中,罗浮春酒只存在于史料和传说中,它不仅仅只是酒,它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必须要赏心悦目,要美味可口,要健康养生,还必须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

  刘俊发不断查阅史料典籍,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翻阅了数百个酒方。他不厌其烦地拜访当年罗浮春酒厂的老人,向他们求教制酒技艺。他一次又一次地做试验,请无数酿酒师品尝味道,终于酿造出令他满意的罗浮春酒。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罗浮春酒被列为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这门制酒技艺,刘俊发四处挑选学徒,精心调教他们,把自己掌握的制酒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罗浮春酒的酿制十分考究,酿酒的时间必须是每年冬至至来年春天,因为这个时节天气比较寒冷,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酒在低温中慢慢发酵才能有最佳味道。

  罗浮春酒对原材料的要求十分高。好山好水才能酿好酒,酿酒的水必须是寒冷季节的罗浮山山泉水,罗浮山山泉水源于大山深处,纯净无染污,且客家人都认为天寒时的水质最为干净清冽,用它酿的酒可以贮藏更长时间。

  罗浮春酒采用传统古法酿造。中医说五谷最养人,罗浮春酒精选本土的大米、红米、黑米、糯米、麦米五种谷物为主要材料,加上用茴香等多种香味药材制作的酒曲,发酵一个月,制成米酒。将从罗浮山采来的人参、黄精、巴戟、黄芪、枸杞等几十种名贵中草药材制成药。制药的过程十分繁琐,根据各种药材的特性对它们分别进行蒸、炒、煮、熬等,使它们能发挥最好的药效。将制好的中草药倒入米酒中,浸泡一年,过滤出药材渣滓和沉淀物,再封坛贮藏一年以上。经过漫长时间的酝酿后,罗浮春酒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罗浮山,罗浮春酒的香气,从远古时代,一直飘逸到今天。琥珀色的酒液在瓶中幽幽发亮,开瓶,一股清雅馥郁的芳香便弥散开来,没有其他酒类的辛辣刺鼻。倒入杯盏中,呈现出玉石般温润的质地。饮一口,柔和而醇厚,爽口不呛喉,来自五谷和中草药融合的芬芳,如盎然春色从舌尖慢慢荡漾到心底,在心中绽放出诗情画意的春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