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西湖,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杭州。没错,“西湖”这个名称可谓简单到极致,甚至没有任何的修饰和“讲究”,但中国人都默认它在杭州,即使从来没去过,也能说出一些和它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而被文人推崇的某地某市“八景”和“十景”,大概也正是从杭州西湖开始被推广开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说出了杭州西湖的妙不可言,而这座湖面还不到武汉东湖五分之一的城市湖泊,在成为江南和“人间天堂”代名词的路上,其实和这两句诗的作者--宋代文豪苏轼有莫大的渊源。在西湖留下痕迹的历代名人多到数不胜数,但只有苏轼的痕迹最深。北宋元祐年间,二次到任杭州的苏轼遇上当地大旱,在赈灾治疫之后,苏轼又主持疏浚河道并修造堰闸,让吴越以来因多年不修而湮塞凋敝的西湖重新焕发光彩。杭州人把苏轼在任时所修的长堤叫作苏公堤,如今的苏堤已成为西湖最美的一段。而早于苏轼二百多年到任杭州的白居易所修的白公堤早已漫漶无存,现在的白堤并非白居易所修,只是白沙堤的简称。杭州人更把相传苏轼在徐州所创的红烧肉叫作“东坡肉”,而“东坡”二字来自苏轼的号--“东坡居士”。苏轼祖籍四川眉州,东坡肉也是少有的同时见于浙菜和川菜的菜式。杭州能成为中国典型的山水型文化城市,一座西湖功不可没,而一个湖泊有上百个景点,且能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放在全球也属罕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全才式的文化与艺术巨匠,诗词书画与散文成就都非常高,恃才而傲物,达观而率真,一生宦途多舛,过半岁月在被贬谪居中度过。自21岁名动京师后,苏轼光任官的地方就达十四个州县,几乎遍及大半个北宋国土。在“西湖”成为杭州西湖专称的同时,国内各地则有多处冠以“西湖”为名的城市湖泊,它们往往也和苏轼有关。“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惠州一绝》写于宋绍圣三年,当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现在惠州仅有的两家5A景区中,除了诗中出现的罗浮山,另一家--惠州西湖也与苏轼有关。虽然这座西湖由州守陈偁最早经营,但将其从丰湖改为西湖的则是苏轼。惠州西湖也是众多西湖中实力最接近杭州西湖的一个,“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这句话的出处不可考,但“天下西湖三十六,东坡元是西湖长。”却出自另一位宋朝文豪杨万里。惠州西湖景区由原来的五个湖和扩展的红花湖组成,惠州城区也的确是一座仿若杭州城般的山水城市。而惠州西湖中的孤山上,还有曾追随苏轼颠沛流离的侍妾王朝云的陵墓。苏轼的贬谪之路并没有惠州终止,绍圣四年再被贬到海南儋州,他这次没有给当时蛮荒的儋州带来另一个西湖,但却给这里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所谓“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不过当苏轼前往海南时曾途经雷州,与相遇的胞弟苏辙泛舟罗湖追忆在杭州西湖的时光。后来雷州的罗湖改名为西湖,从此“西湖长”名下又多一湖。除此之外,扬州瘦西湖、徐州云龙湖、阜阳的颍州西湖和许昌的小西湖要么为苏轼在任时主持修建,或曾为苏轼游览赋诗之地,前两个还都是5A景区。以中国之大,一类景观和一人的渊源如此之深,当真是一大美谈了。#西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7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70.html